本文围绕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公布展开,聚焦湖北省入选的39位传承人,介绍了他们的传承领域及贡献,还提及湖北非遗保护的现状与未来计划。
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力量宛如璀璨星辰,至关重要。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正式发布了《关于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在此次认定中,全国共有942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湖北省有39人成功入选,他们带着自己独特的技艺与使命,在非遗传承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据了解,这39位身怀绝技的传承人,就像一颗颗散落民间的珍宝,分别扎根于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各个类别。他们用自己的坚守与付出,守护着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比如,来自湖北兴山的李作权,他就像一位文化使者,将民间文学“王昭君传说”进行精心传承,让这个古老的传说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流淌;来自湖北利川的刘守红,仿佛是一位神奇的舞者,让传统舞蹈“肉连响”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的光彩;来自湖北潜江的严祖斌,如同一位执着的守望者,坚守着传统戏剧“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的阵地;来自湖北随州的项绍清,是传统技艺“青铜器制作技艺(青铜编钟制作技艺)”的实践“高手”,他用双手赋予了青铜器新的生命;而来自湖北蕲春的韩善明,每次在各种非遗活动上都是人气极高的传统医药“针灸(蕲春艾灸疗法)”大师,他让古老的针灸疗法在现代社会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传承人们秉持着“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他们就像新时代的工匠,为古老的手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荆楚非遗开辟了全新的传承路径。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不断迎来发展的高光时刻。
据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介绍,目前湖北省的非遗保护成果斐然。共有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45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41人;省级代表性项目763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787人。这一组组数据,是湖北非遗保护工作的有力见证。
下一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也制定了明确的计划。他们将积极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非遗文化。
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公布,湖北省39人入选这一事件。介绍了部分传承人的代表项目,展现了他们为荆楚非遗传承做出的贡献,同时提及湖北非遗保护的现有成果和未来规划,凸显了对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视与积极推动。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8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