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胡大爷时隔40年重回盱眙县黄花塘镇新铺村老家,在民警的帮助下领到崭新户口本的故事。胡大爷年轻时去广东打工,此后户口遗失成为“黑户”,生活诸多不便。在民警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帮他解决了户口问题。
在3月17日这天,温暖的阳光洒在盱眙县黄花塘镇新铺村。上午时分,72岁的胡大爷脸上洋溢着难以言表的激动与感激。他时隔40年重回这片熟悉又陌生的故土,当从民警手中接过那本崭新的户口本时,他满含热泪,声音颤抖地说道:“有了户口,我以后就可以补办医保卡和享受各种福利待遇了,谢谢你们,真的太感谢你们了!”
时光回溯到40年前,那时31岁的胡大爷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几个伙伴相约去广东打工。在那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他邂逅了爱情,与惠州市龙川县的一名农村女子相知相爱并“结婚”,之后他们迎来了3个可爱的小孩。在当地农村的生活平淡而安稳,没有身份证起初并没有对胡大爷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所以他也没把补办身份证的事放在心上。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生活中的种种不便逐渐凸显出来。胡大爷无奈地说:“到医院看病时,因为没有户口和身份证,我无法享受医保等福利。”而且,每当夜深人静,思念像潮水般涌上心头,他渴望回到盱眙老家,看看许久未见的亲人,却因为缺少有效证件而连一张车票都买不了,只能将这份思念深深埋在心底。
2012年,胡大爷意识到户口问题的严重性,便到当地派出所申请办理户口。但民警经过一番查找,却查不到他的相关信息,无法为他办理,建议他先回原籍申请。可路途遥远,又无法购买车票,这件事就一直被搁置下来。
2020年年初,胡大爷的儿子新买了一辆轿车,孝顺的他为了帮父亲了却多年的心事,本打算在春节后开车带父亲回老家办理户口。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的计划,这一等又是3年多。
直到2024年12月11日,胡大爷终于在儿子的陪伴下回到了盱眙县黄花塘镇新铺村耿庄组。当他看到满头白发的哥哥、姐姐时,心中百感交集,激动与心酸的泪水夺眶而出。
12月16日上午,在哥哥、姐姐的陪同下,胡大爷来到盱眙县公安局旧铺派出所,申请办理户口和身份证事宜。旧铺派出所户籍民警王晗回忆道:“当时胡大爷说要办理户口,但我查询户籍人口信息系统时,没有找到他的相关信息。”胡大爷的家人解释说,1983年胡大爷去广东打工时,当时派出所还没有办理身份证业务,此后他一直没有回来,家里人都以为他在广东那边登记户口了,所以在后来的户口统计时没有上报胡大爷的信息,这就导致从1983年后,胡大爷的户口就遗失了,成了“黑户”。
了解情况后,民警们没有丝毫懈怠。他们首先仔细查询派出所现有的原始户籍档案,经过耐心细致地查找,终于在派出所档案室找到了1973年胡大爷的原始户口底册。随后,民警们不辞辛劳,主动前往胡大爷老家核实情况,认真做好相关人员的调查笔录。同时,他们还发函给胡大爷现住地广东省惠州市龙川县警方,请求协助调查。经过反复细致的核查,旧铺派出所最终收集到了大量的证明材料,并将这些材料连同胡大爷1973年的原始户籍底册一并报给上级公安机关审核。
今年1月10日,好消息传来,胡大爷办理户口的申请通过了淮安市公安局户政部门的审批。3月17日上午,胡大爷满心欢喜地从广东省赶到旧铺派出所,取回了户口本并办理了二代身份证。至此,胡大爷长达40年的“黑户”难题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72岁的胡大爷因早年外出打工户口遗失成为“黑户”,生活诸多不便。在家人和民警的不懈努力下,尤其是民警通过查找原始户籍档案、实地核实、发函协查等一系列工作,最终帮胡大爷解决了户口问题。这一事件体现了民警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负责态度,也让胡大爷能够重新拥有合法身份,享受应有的福利待遇。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7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