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在保护与发展中续写传奇

本文聚焦于3月15日开始施行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介绍了全国古树名木的普查情况,着重阐述了四川、福建、湖南、重庆、浙江、吉林等地在保护古树名木方面采取的多种创新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效,展现了各地在守护“绿色记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上的努力。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显示,自3月15日起,《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开始施行。最新数据表明,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数量多达508.19万株。如今,各地积极采取多种举措,不断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通过创新实践守护这份珍贵的“绿色记忆”,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古树名木:在保护与发展中续写传奇

走进四川广元剑阁县翠云廊,仿佛踏入了一个绿色的梦幻世界。这里千年古树林绿意盎然,那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深深陶醉其中。翠云廊剑阁段现存古柏7778株,其中部分古柏的树龄极高,最高约达2300年。这些古老的树木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近年来,当地一直在不断探索古树名木的保护之道。就在本月初,剑阁县启动了新一轮濒危衰弱古柏复壮救护工作,576株古柏将得到全面、细致的保护。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古树生命的呵护,更是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担当。

古树名木:在保护与发展中续写传奇

在保护古树名木的过程中,科学普查和系统修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福建福州,专家们借助超声波树干探测仪、树根雷达探测器等一系列高科技检测设备,对古树进行全面体检。同时,为1万多株古树建立了电子档案,实现了对古树的精准管理和科学保护。在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湖南邵阳黄桑保护区,集中分布着长江以南最大的闽楠野生株群。当地对3000余株闽楠实施生长态势动态追踪,还为树龄800年的古树配备了传感器、树体健康分析仪等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古树的健康状况。重庆南川区则将700多株古树纳入智慧平台,推行“一树一策”动态清单式管理,根据每棵古树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保护方案。

古树名木:在保护与发展中续写传奇

保护古树名木不仅要注重生态效益,还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拥有树龄百年以上的古香榧7.8万余株。当地巧妙统筹古香榧树的保护与发展,把香榧变成了致富树。2024年绍兴全市香榧干果产量1.2万余吨,其中近一半来自古香榧群,香榧全行业总产值达到26.6亿元。这一成功案例充分展示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古树名木:在保护与发展中续写传奇

地处科尔沁草原东陲的吉林通榆县,以古榆为核心打造“古树文化公园”。这一举措不仅为当地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也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施行展开,介绍了全国古树名木的数量情况,重点讲述了四川、福建、湖南、重庆、浙江、吉林等地在保护古树名木上的不同创新举措,涵盖科学普查、系统修复、动态追踪、智慧管理以及将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等多个方面,充分展现了各地守护“绿色记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实践。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6669.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3月1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