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僵局!中俄伊首次北京谈伊核问题,中俄伊首次北京聚首,共解伊核困局!

本文聚焦于3月14日中俄伊三国在北京就伊核问题进行的首次会谈。详细阐述了伊核问题当前面临的复杂局势,包括美国的极限施压、欧洲国家态度的偏移以及伊朗面临的经济和安全困境。同时分析了此次中俄伊会谈的背景、达成的共识以及中国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展现了通过多边合作解决伊核问题的新希望。

打破僵局!中俄伊首次北京谈伊核问题,中俄伊首次北京聚首,共解伊核困局!

3月14日,一场备受瞩目的会议在北京举行。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主持会议,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伊朗副外长加里布阿巴迪齐聚一堂。中俄伊三国一同开会并非新鲜事,但此次不同寻常的是,三方将伊核问题列为交谈的重要主题之一。

回顾伊核问题漫长的谈判历程,可谓形式多样。曾有英法德与伊朗展开谈判,也有联合国五常和德国共同与伊朗协商,还有美伊之间的直接双边谈判或者通过欧洲国家间接传话的交流方式。然而,中俄伊三国以这样的形式在北京就伊核问题展开讨论,尚属首次。

那么,该如何理解这“第一次”呢?在会晤结束后的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首先阐述了三方达成的一项重要共识,即三方着重强调了终止所有非法单边制裁的必要性。紧接着,他又呼吁有关各方避免采取进一步升级局势的行动,共同为外交努力营造有利的氛围和条件。中方的这几句话,清晰直白地表达了我们的意图。

当前,伊核局势在这个关键节点升级,无疑是极其危险的。从地理位置上看,伊朗向北隔着里海与俄罗斯相望,向西则与阿拉伯半岛诸国相邻,几乎处于俄乌和巴以两个冲突板块的中间地带。一旦这里的危机升级,其产生的外溢效应将不堪设想,这样的危险局面是中俄伊三国都不愿看到的。

事实上,当前伊核局势升级的紧迫性,不仅与美国恢复极限施压的举措有关,还与伊朗周边的两场冲突紧密相连。这两场冲突导致伊核协议各方的立场发生了明显偏移,从而打破了原本就来之不易的平衡。

打破僵局!中俄伊首次北京谈伊核问题,中俄伊首次北京聚首,共解伊核困局!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执行院长牛新春向谭主分析道,原本欧洲国家在伊核问题上的主要意图是防止核扩散,避免伊核协议彻底崩溃。一个明显的例子是,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伊朗愤怒之下断绝了与美国直接沟通的渠道,此后美国若想与伊朗谈判,都需通过几个欧洲国家从中传话。然而,乌克兰危机的升级改变了这一局面。由于不满伊朗对俄罗斯的支持,英法德在伊核问题上开始频繁对伊朗施压。

今年对于伊核问题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今年是伊核协议签署的第十年,到10月份其中一些关键条款将到期。按照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规定,协议各国都有权向安理会申请对伊朗重新施加联合国制裁。如今,英、德等一些伊核协议内的欧洲国家正在积极推动此事,这无疑让伊朗感到坐立不安。

打破僵局!中俄伊首次北京谈伊核问题,中俄伊首次北京聚首,共解伊核困局!

伊朗目前的处境极为艰难。在这一轮持续了一年多的巴以冲突中,伊朗在地区的伙伴如黎巴嫩、叙利亚等都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同时,伊朗自身也面临着以色列的军事威胁,安全形势岌岌可危。此外,在美国多年的极限制裁下,伊朗的经济状况持续恶化。过去10年间,伊朗货币大幅贬值,高通胀更是给伊朗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近期,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扬言要切断伊朗对外石油贸易通道,对伊朗进行肆无忌惮的“极限施压”。但多年来,伊朗早已洞悉美国的手段。面对特朗普“要么谈协议,要么就等着军事打击”的恐吓,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迅速表态:伊朗不会被胁迫着与美国进行谈判。

可以说,目前伊朗面临着经济和安全的双重重压。按照常理,如果没有其他变量的介入,事情很难出现转机。实际上,无论是美国2018年对伊朗的极限施压,还是上一届政府对伊朗的接触、缓和,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伊核问题,反而加深了伊朗的不信任和抵触情绪,激化了伊朗的行动。这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有一段时间,伊朗与美国、以色列进行了激烈斗争,特别是对以色列的军事袭击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报复性打击。如今,伊核协议框架内欧洲国家态度的偏移,加上美国新一轮的极限制裁和军事打击威胁,无疑是给紧张的局势“火上浇油”。

不过,事情的走向还存在第三个变量。

打破僵局!中俄伊首次北京谈伊核问题,中俄伊首次北京聚首,共解伊核困局!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何是中俄伊第一次在北京坐下来讨论伊核问题呢?现任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会长的成竞业,曾是伊核谈判中方代表团成员。他向谭主介绍,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2015年最终达成了伊核全面协议。但此后的发展并不顺利,出现了不少波折,目前仍陷入僵局。在这种情况下,各方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中俄伊北京会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在中俄伊北京会晤的联合声明中,我们可以看到三国达成的最新共识:三方重申维护《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作为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基石的重要性。中俄欢迎伊朗重申其核计划的和平性质,不寻求发展核武器,并欢迎伊朗承诺全面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全面保障监督协定义务,支持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继续合作的政策,强调要充分尊重伊朗作为条约缔约国享有的和平利用核能权利。

那么,为何选择在中国进行会谈,能为建立共识提供一种可能的路径呢?从会晤前伊朗外交部关于会晤的声明中或许能找到答案。声明中提到三国将会就伊核问题展开讨论,但磋商内容不止于此,还涉及其他三国共同关心的议题,包括地区和国际发展,以及与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合作的相关事宜。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伊朗来中国谈伊核问题,是怀揣着更多期待的。

伊核问题的根源在于伊朗能否实现真正的自主权,实现安全和发展。两年前的3月,同样是在北京,沙伊完成了历史性和解,让希望变成了现实,也让世界看到了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给国际秩序带来的变化。这一次,伊朗带着新的希望来到中国。

在中俄伊北京会晤的前一天,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先会见了伊朗副外长。在双边场合,中方明确表达了一贯的态度:愿同伊方一道,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继续坚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深化各领域合作,推动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新进展。

中国对于伊朗而言,一直是谋求共同发展的重要伙伴。中伊之间的合作,聚焦的正是伊朗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21年3月,中伊两国签署了《中伊全面合作计划》,合作事项涵盖经济、能源、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对中国和伊朗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中伊之间的互动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权将另一个国家从世界上孤立、分割出去。相反,伊朗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一员,在推动构建新型国际秩序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国也始终是伊朗参与和融入多边合作机制的积极推动者。

2023年,金砖国家进行了历史性扩员,伊朗被正式接收成为金砖国家成员国。同年,伊朗也被上海合作组织接纳为正式成员。如今,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同为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成员国。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上合组织都对伊核问题给予了关注和讨论。特别是金砖国家,从2012年起,绝大多数的金砖峰会宣言都会提及伊核问题,并持续呼吁以和平和外交手段解决该问题。同时,伊朗在与美西方国家核谈判中未受到充分重视的重要关切,在金砖、上合这样的国际多边场合仍有机会得到释放和表达,这也有助于推动伊核谈判的协商进程。

当然,中国、俄罗斯等国推动伊朗更多地参与和融入国际多边合作,并非仅仅着眼于伊核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伊朗融入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大势。中国始终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不会被眼前的纷争所局限。北京钓鱼台那张平静的会谈桌,或许将成为解决伊核问题的新起点。

本文详细介绍了3月14日中俄伊三国在北京就伊核问题进行首次会谈的情况。深入分析了伊核问题当前面临的复杂局势,包括美国的极限施压、欧洲态度的偏移以及伊朗面临的经济和安全困境。同时阐述了此次会谈的背景、三国达成的共识以及中国在推动解决伊核问题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展现了通过多边合作解决国际难题的新希望,强调了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对国际秩序的积极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6248.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1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