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全国两会期间,红网时刻新闻“动能湘对论”第二季对全国人大代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校长尹双凤的专访。尹双凤围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内容,为湖南“十五五”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涵盖创新机制、产业体系、高校办学以及专业领域等多个方面。
全国人大代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校长尹双凤,在全国两会这一重要时刻,为湖南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深刻的见解和建设性的建议。
全国两会期间,红网时刻新闻精心推出“动能湘对论”第二季。该系列活动积极遍访京湘两地重量级专家,旨在为湖南“十五五”规划出谋划策。在本期报道中,红网时刻新闻记者与尹双凤代表展开了深入对话。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尹双凤代表敏锐地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演进。“十五五”时期,对湖南而言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依靠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湖南需要紧密立足自身省情,精准找准优势,从创新机制、产创融合、高校改革等多个关键方面入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尹双凤代表认为,深化创新机制改革是首要任务。一方面,要加强前沿技术分析、颠覆性技术识别以及未来产业技术预测,持续完善湖南省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图谱和攻关任务布局。另一方面,积极谋划一批科技创新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改革事项,充分发挥高能级创新平台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策源作用。同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发成果孵育转化的内生动力,构建新型科技成果与人才评价体系,探索适合湖南的新型举国体制模式。
其次,加快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至关重要。以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4 + 4科创工程”等高能级平台为有力载体,在绿色智能计算、航空航天及北斗、生物种业、新能源及先进储能等九大领域持续发力。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集中资源和力量打造一批新的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实施“重点产业倍增计划”,布局一批示范应用场景,实施一批先进技术产业化应用、智能制造示范、中试基地项目。
最后,提升高等学校办学适应性不可忽视。以产业需求为明确导向,指导高校分层分类建设,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合理布局经济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使人才培养体系与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科学研究方向与产业核心技术清单相匹配,以前沿交叉学科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推进教育链、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真正将高校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动能。
除了上述宏观层面的建议,尹双凤代表还结合自身专业研究领域,从材料、能源、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在材料方面,聚焦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发展先进新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合金、能源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等战略性新材料,全力打造国家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推动循环经济与资源高效利用,完善废旧动力电池、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强化绿色制造标准,制定高耗能材料行业低碳准入标准,推广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在材料生产中的应用。尹双凤代表举例说明,在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方面,要充分利用湖南省未来百万吨乙烯及下游环氧化合物,以及现有的己内酰胺、弹性聚合体等原料优势,创制系列高性能功能复合材料。
在能源方面,构建清洁低碳新型能源系统。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大力发展氢能等新型能源,重点攻关“绿氢”制造、储运和利用的关键共性技术与装备。进一步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电网和虚拟电厂,提升能源调度灵活性,支持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试点,打造具有湖南特色的经验模式。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推进全域生态保护与绿色价值转化。重点保护洞庭湖湿地、武陵 - 雪峰山脉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建立省级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探索林业碳汇、湿地碳汇开发与交易机制。打造湘西世界文化遗产走廊、大湘南生态康养基地。
本文围绕全国人大代表尹双凤在全国两会期间为湖南“十五五”规划提出的建议展开。从宏观的创新机制、产业体系、高校办学等方面,到微观的材料、能源、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尹双凤代表都给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为湖南在“十五五”时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6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