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14日国际数学日这一天,《数学之美》特种邮票首发,同时《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第七辑纪念封也与集邮迷见面。详细介绍了《数学之美》特种邮票各枚的设计元素和内涵,还提及了发布会上的对话交流内容以及纪念封的具体情况。
在3月14日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国际数学日,一场与数学相关的文化盛宴拉开了帷幕。当天,《数学之美》特种邮票举行了首发仪式,与此同时,《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第七辑纪念封也正式与广大集邮迷见面。
现场,工作人员精心展示着《数学之美》特种邮票,这一套邮票仿佛是一座数学知识的宝库,每一枚都蕴含着独特的数学奥秘。
首先来看第一枚邮票“圆周率”。圆周率,作为一个广为人知的数学常数,它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贯穿于几何、物理等众多学科领域。这枚邮票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其元素包含了π的本质定义。设计者以极细线巧妙地表现出早期经典割圆法,仿佛带领我们穿越回古代数学家探索圆周率的艰难历程。更令人惊叹的是,邮票将圆周率小数点后996位以缩微文字的方式呈现于画面之中。为了纪念我国南北朝时期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特别通过橘色设计突出了前7位,这一抹橘色,不仅是对祖冲之卓越贡献的致敬,更是数学文化传承的象征。
第二枚邮票是“勾股定理”。勾股定理作为中国古代几何学的杰出成就之一,在这枚邮票上得到了独特的呈现。邮票在局部采用了烫印工艺,以分层的视觉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让观赏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代数学家的智慧。
第三枚邮票是“欧拉公式”。欧拉公式被誉为“数学中最美的公式之一”,它就像一座神奇的桥梁,将数学中5个重要常数(e、i、π、1、0)紧密地联系起来。邮票以图形的方式形象地表现了这一神奇的联系。其中,欧拉之眼图案部分采用缩微工艺,将5个常数与防伪技术巧妙结合,既保证了邮票的安全性,又增添了其科技感和艺术魅力。
第四枚邮票是“莫比乌斯带”。莫比乌斯带作为一种独特的拓扑图形,只有一个面和一条边界,它的存在充满了神秘和奇幻色彩。邮票采用局部烫印工艺,丰富的色彩变幻犹如一场绚丽的视觉盛宴,更好地呈现了莫比乌斯带的多维性质。在紫外光照射下,蚂蚁的足迹和画面下方的银河相呼应,寓意着从微观逐步扩展到更广阔的宏观领域,仿佛在引导我们探索数学世界的无限可能。
《数学之美》特种邮票,就这样静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每一枚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散发着数学的魅力。
在发布会现场,还进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对话。中国科技馆原馆长、数学史家王渝生和全网拥有近500万粉丝的数学“小讲师”谷禹诺围绕古今中外数学发展、自媒体数学博主的心路历程、AI时代数学的发展以及数学事业的传承等多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他们的对话,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数学世界的新窗口,让我们看到了数学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和传承。
此外,活动上还发布了《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第七辑纪念封,一共九枚。这些纪念封依次为小孔成像、灵渠、苏州园林、四诊法、多熟种植、分行栽培、天元术、四元术、水运仪象台。纪念封采用米白复古底色设计,主图为对应科技发明创造图片,主票为太阳神鸟个性化邮票,副票为对应题材的科技发明创造,信纸正面还配有详情图文介绍。这一套纪念封,仿佛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古代科技史,让我们在欣赏邮票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古代科技的博大精深。
本文围绕3月14日国际数学日的活动展开,详细介绍了《数学之美》特种邮票的设计特色和文化内涵,包括圆周率、勾股定理、欧拉公式、莫比乌斯带等元素;还提及了发布会上的对话内容以及《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第七辑纪念封的情况。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数学的魅力,也体现了对数学文化和古代科技的传承与弘扬。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5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