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始祖曹学佺诞辰450周年,福州举办纪念活动

随着新春佳节临近,福州举办了主题为“闽剧始祖·传承有序”的纪念曹学佺诞辰450周年的活动。介绍了曹学佺的生平及其对闽剧的巨大贡献,包括他创办“儒林班”、谱写闽剧主要腔调等。还讲述了闽剧早期的发展状况,以及如今闽剧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且生机勃勃的现状,并且提到纪念活动中的闽剧表演情况。

新春佳节的脚步渐近,福州这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举行了一场极为盛大的纪念活动,主题是“闽剧始祖·传承有序”,其目的便是庆祝曹学佺诞辰450周年。在福州市洪塘新城那曾经的曹学佺石仓园旧址之内,有一座“曹学佺闽剧展示馆”。就在这个展示馆里,那可是热闹非凡,各界的历史学者们纷纷赶来,他们带着对历史文化的崇敬与探索之心;闽剧爱好者们也都聚集于此,他们怀着对闽剧艺术深深的热爱。大家济济一堂,都是为了共同缅怀曹学佺这位先贤,他对闽剧艺术的影响,可谓深远无比。

曹学佺,生于1575年,卒于1646年,他出生在福建福州府侯官县这片土地上。在明代,他可是考取了进士,并且在南明时期担任礼部尚书。他可不仅仅是在官场有所作为,还是一位博学多才之人。他是诗人,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世界的认知;他也是藏书家,收藏众多书籍,对知识充满无尽的渴望。他的兴趣就像繁星一样广泛,文学领域有他的足迹,他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游,创作了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天文方面他也有所涉猎,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奥秘;音律更是他的专长,他在音律的世界里构建了独特的体系。他对闽剧的贡献尤其突出,他一手创办了闽剧的前身“儒林班”,并且精心谱写了闽剧的主要腔调——逗腔,正因为这些伟大的贡献,他当之无愧地被尊称为闽剧的始祖。追溯历史,1604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曹家的“曹家班”首次登上洪塘乡金山寺的舞台进行演出,这一事件意义非凡,标志着“第一代儒林”的诞生。

在曹学佺创建“儒林班”的时候,福州的民间演艺生态已经比较丰富了。当时,已经分别存在着“江湖班”和“平讲班”等社区班社。这些班社扎根于民间,他们演绎着民间流行的曲调,在岁月的流转中,这些曲调逐渐融合、发展,慢慢形成了闽剧的早期形态。时光流转,岁月变迁,曾经的石仓园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洗礼,早已不见往昔的模样。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在众多乡贤齐心协力的努力下,曹学佺闽剧展示馆得以建成。在展示馆里,还塑立了曹学佺的石刻雕像,这个展示馆如今已经成为闽剧传承的重要基地,就像一座灯塔,照亮着闽剧传承的道路。

时光来到现在,闽剧,又被称为福州戏,已经成为福建地方戏曲的一张耀眼的名片,是福建地方戏曲不可或缺的重要代表。它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对它的艺术价值的高度认可。它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是唯一以福州方言表演的戏曲剧种。经过四百余年的发展历程,闽剧并没有被时间所淘汰,反而充满活力,像是一棵常青树,在艺术的森林里茁壮成长。它在艺术的舞台上频频崭露头角,多次获得国家级的艺术奖项,这是对它艺术水准的肯定。在这次纪念曹学佺诞辰450周年的活动中,那些热爱闽剧的爱好者们,还有对闽剧深入研究的研究者们,他们纷纷登上舞台,同台献艺。他们带来的闽剧折子戏精彩纷呈,就像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在观众眼前展开,让观众们看得目不暇接。台下热烈的掌声如同汹涌的浪潮,此起彼伏,久久不停歇。

闽剧就像是一朵经过岁月锤炼的奇葩,它在这片充满艺术气息的沃土之上,不断地绽放着自己的光彩,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文化的基因,向着未来不断前行。

福州举办纪念曹学佺诞辰450周年的活动,介绍了曹学佺的多重身份及其对闽剧的开创性贡献,如创办“儒林班”、谱写逗腔等。阐述了闽剧早期发展的相关背景,强调了如今闽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和生机勃勃的发展现状,同时描述了纪念活动中的表演情况,展现出闽剧的独特魅力和传承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560.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1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