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如何通过宏基因组与代谢组分析群落中的群体感应现象展开,介绍了群体感应的类型与作用机制,并通过客户应用案例进行详细解读,最后对案例进行小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在今天的内容里,我们将一同深入探究,如何巧妙地运用宏基因组与代谢组这两种强大的技术手段,来分析群落中的群体感应现象。群体感应,就像是细菌之间的一种“神秘语言”,它们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交流与协作。
群体感应类型与作用机制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简称QS)是细菌世界里一种非常神奇的现象。细菌能够敏锐地感知特定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浓度变化,进而调节自身的生理活动,还能改变整个菌群的行为。目前,群体感应主要可分为7种类型。值得注意的是,多数QS信号分子都属于小分子化合物,这就为我们通过代谢物来测定它们提供了可能。
下面为大家展示一张表格,它详细列出了QS类型、信号分子与主要作用机制(详细引用见参考文献)。
从这张图(图1 群体感应机制挖掘分析思路)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群体感应机制挖掘分析的整体思路。
客户应用案例解读
图2向我们展示了文章的研究思路。
主要研究结果
1. 在低有机负荷率(OLR)的环境下,Proteobacteria的丰度较高。这种细菌富含与多种QS系统相关的功能基因,比如AI - 1、AI - 2、AI - 3和GABA等。这些基因就像是细菌之间的“协作密码”,有利于微生物间的合作与协调。而当处于高OLR环境时,Firmicutes的丰度显著升高,同时Prote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的丰度下降,这表明群体感应(QS)过程逐渐减弱。此外,在高OLR环境下,Lactobacillus、Anaerococcus、Fastidiosipila、Clostridium等产酸菌的丰度升高,这与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积累密切相关。而且,高OLR下,互养乙酸氧化菌(SAOB)显著富集,它们可能通过AIP型QS促进互养乙酸氧化(SAO)过程。
图4展示了水解、酸化和产甲烷代谢的变化情况。
3. 在低OLR环境下,QS基因的丰度较高,这使得微生物间的合作性很强。相反,在高OLR环境下,QS基因丰度下降,微生物间的竞争性增强。其中,AI - 1型QS在低OLR环境下起主导作用,它就像是一个“稳定剂”,通过促进胞外聚合物(EPS)的形成和微生物的聚集来维持系统的稳定性。而AIP型QS在高OLR环境下起主导作用,帮助微生物适应高酸和高氢的恶劣环境。其他肽类QS在低OLR环境下起辅助作用,通过促进物质运输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来促进有机物的降解。
图6展示了QS与厌氧消化(AD)系统生物转化过程的相互作用。
案例小结
这篇文章系统地研究了不同OLR下微生物QS过程的变化,清晰地阐明了QS在AD系统生物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通过QS干预来优化AD过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不过,该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样本缺乏对QS信号分子的全面检测,未来可以进一步结合蛋白组技术对信号分子进行更全面的检测。同时,文章缺乏菌株基因组水平的分析结果,后续可以进一步结合Binning分析对QS功能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原理进行基因组层面的解读。
本文先介绍了群体感应的概念、类型及作用机制,接着通过客户应用案例展示了不同有机负荷率下微生物群体感应过程的变化及相关基因的作用,最后对案例进行小结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与后续研究方向,为群体感应现象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5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