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慈善发力,困难群众幸福升级

本文聚焦邹城市慈善事业发展,详细介绍了其“政府救助+慈善帮扶”的经验做法,包括组织领导、筹款渠道、帮扶救助、文化弘扬等方面,展现了慈善事业对改善民生的积极作用。

在2025年3月12日,民政部旗下的《中国社会报》对邹城市“政府救助+慈善帮扶”兜牢民生底线的经验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近年来,邹城市始终将慈善事业视为补充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的关键举措。通过扎实推进募捐、救助、宣传等各项工作,成功推动了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的有效衔接,让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邹城市慈善发力,困难群众幸福升级

实际上,自2006年市慈善总会成立以来,邹城市就一直坚持以慈善为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慈善款物高达1.32亿元,让12.3万余人次的困难群众从中受益。并且,邹城市有3名企业家荣获民政部“中华慈善奖”,17项工作经验更是在国家和省市层面得到了推广。

加强组织领导,织密工作网络

为了让慈善工作更加有序、高效地开展,邹城市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同时,成立了全市慈善工作领导小组,邀请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的企业家、爱心人士等担任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在这样的组织架构下,确保了慈善工作能够有力、有效地推进。此外,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均设立了慈善分会和慈善救助站,实现了市、镇、村三级慈善救助网络的全覆盖。不仅如此,邹城市还建立了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信息共享机制,能够及时将线上、线下的救助需求转办转介到慈善组织,从而精准对接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

广泛动员力量,拓宽筹款渠道

邹城市构建了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慈善募集体系,形成了政府与社会互补、集体与个人互促的良好工作格局。具体而言: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力量。市级出资30万元,16个乡镇(街道)各出资10万余元,共同设立了195万元的“济时救 邹全助”特别响应慈善救助基金。这一举措使得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一般性救助基本能够就地解决。

二是积极发挥企业力量。邹城市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举办联谊活动等多种方式,积极争取企业捐赠。截至目前,已经设立慈善冠名基金12只。

三是大力发挥个人力量。邹城市常态化开展慈心一日捐、网络募捐等活动,并分类做好组织动员。截至目前,已有29个社区成立社区慈善基金,募集资金达到335万元。

开展帮扶救助,情暖困难群众

邹城市慈善总会紧紧聚焦扶困、助学、助老等重点领域,合理妥善地用好慈善资金。实施了“情暖万家”“爱心助残”等六大救助帮扶项目。自2006年以来,市慈善总会累计救助城乡困难群众3.3万户、5.38万人;资助城乡困难学生1.81万名;帮扶孤困儿童、农村留守儿童2.63万人次;救助困难老人2.8万人次,还免费为1100户老年人家庭安装了“一字形”扶手。同时,设立了3000万元医疗救助金,为2313名困难家庭白内障老年人、残疾人实施了免费手术治疗。

弘扬慈善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邹城市大力弘扬团结友爱、互助共济、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致力于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的良好氛围。一方面,打造“慈善+福利彩票”“慈善+地名文化”品牌,在全市100处彩票投注站、1000余块地名标志牌上宣传慈善工作。另一方面,持续开展慈善政策宣讲以及志愿服务、征文比赛等活动,大力表彰慈善项目和慈善人物,在全社会激发崇德向善的正能量。此外,还加强慈善文化研究,举办邹鲁慈善文化建设座谈会,征集慈善公益文创作品116件,推动慈善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本文全面介绍了邹城市“政府救助+慈善帮扶”的慈善工作模式。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拓宽筹款渠道、开展帮扶救助和弘扬慈善文化等多方面举措,邹城市在慈善事业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提升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其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5150.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1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