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一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义务教育”话题。记者连线多位嘉宾,就人工智能对义务教育的影响、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以及巩固拓展“双减”成果等社会关心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嘉宾们各抒己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观点和建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一举措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时代的义务教育”话题的广泛热议。为深入探讨如何促进义务教育接轨数字时代、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以及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问题,记者特别连线了多位嘉宾,共同展开讨论。
对话嘉宾阵容强大,他们分别是:知乎创始人周源、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王丽娟、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镇前庄小学副校长马晓丽、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福建省泉州市晋光小学党委书记曾旭晴,以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城区第四小学校长龚健梅。
加强人工智能教育
记者率先抛出问题:“人工智能会给义务教育带来哪些影响?学校、学生和家长应如何应对?”
周源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目前,一些地区计划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这正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举措。他强调,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要做到“教学先行,家校共识”。学校方面,应强化师资队伍培养,让更多教师掌握人工智能教育的方法;家长在使用人工智能时,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知识的积累,更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增进亲子情感。
王丽娟指出,依托人工智能赋能,学生能够更便捷地获取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资源,教师也能在课程设计、撰写教案等方面获得启发。她建议,学校要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使用规范引导机制,引导学生自律、合理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避免陷入认知依赖和思维惰性。同时,要将人工智能使用融入教师培养计划,提高教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能力,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家长也应主动拥抱人工智能,积极参与家校共建,监督孩子合理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不能放松对孩子基本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记者接着问道:“如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马晓丽表示,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公平的有力手段。她建议继续建好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整合更丰富的优质课程资源。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乡村学校的实验室、信息化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学校的硬件水平。此外,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及城乡学校联合体建设,实现优质学校与乡村薄弱学校之间的课程共建、师资共享,持续推动乡村教育质量提升。
陈伟志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师队伍的优质均衡与每个孩子能否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息息相关。他提出,要推动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队伍优质均衡建设机制,建立优秀教师、校长跨校、跨区域轮岗制度,规定示范性学校中要有一定比例的教师每年到薄弱学校任教。同时,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教师业务能力成长,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差距。
推动“双减”落到实处
记者最后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巩固和拓展‘双减’成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曾旭晴认为,学校应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通过优化作业设计、组织跨学科作业项目等方式,精准评估学生的发展实际,开展个别化指导。此外,要真正把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让学生有精力保持好奇心、培养探索欲。学校应完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开展科学教育、工程教育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龚健梅指出,“双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提高日常教学和作业的设计质量;另一方面,要布置分层作业,利用假期更多开展跨学科融合作业等。另外,要进一步减轻教师在非教学类工作方面的负担,优化教师评价机制,形成多元化评价标准,助力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高质量的教学工作中。
本文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多个关键问题,邀请多位不同领域的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嘉宾们针对加强人工智能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以及推动“双减”落到实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为促进义务教育接轨数字时代、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4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