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近期网络上的各类热点事件,包括两则网络谣言的真相揭秘、流感合并肺曲霉病的科普知识,以及广西2月份互联网举报受理处置情况及典型案例通报,旨在为读者提供准确信息,增强防范意识。
2025年3月12日
谣 言 上海退休教授在阳台上搞“核发电”?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短视频时代,一些看似逼真的“真人演绎”实则暗藏玄机。近日流传的所谓“上海退休教授靠阳台核电池供电”的消息,经调查,大概率是造谣者利用AI技术炮制出来的虚假内容。
真相:有网民向上海辟谣平台举报了这一假消息。调查发现,相关信息是造谣者运用AI技术进行编写、制图并剪辑视频而成。
该谣言存在文字截屏和短视频两个版本。从源头来看,文字截屏称事件源于一条42秒的短视频,但在相应短视频平台上,根本找不到“老教授介绍核发电”的原始视频。不过,同主题的短视频却不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看似是“真人出镜”,实则是AI生成图片剪辑而成,部分视频还带有“疑似使用了AI生成技术,请谨慎甄别”的提示;另一类看似是“阳台核发电原理分析”,但其视频素材要么是AI生成的图片,要么是与核工业、科研相关的图片,没有一个镜头真实记录“老教授家的核发电机”。而且,这两类短视频所配文字与圈群传播的文字截屏基本一致,部分还采用了AI配音,让人误以为是人声播报。也就是说,文字截屏和短视频相互引用,却都没有真人真物。
再深入分析文字截屏,其中漏洞百出。比如,它声称“中核集团”发布了相关声明、“国家电网官微”发出了警告,但查询中核集团和国家电网的所有官方渠道,都没有找到与该事件相关的信息。又如,称“平安产险推出‘核能家财险’”,然而经查询,平安家财险并没有此类保险内容,涉及核能的保险产品仅与核工业生产相关,与家庭财产无关。
综上所述,这条“上海退休教授靠阳台核电池供电”的信息看似图文并茂、细节丰富,实则没有一处经得起推敲,大概率是造谣者借助AI大模型编造出来的。
谣 言 重庆全日制本科十年直接认定副高?
真相:近日,互联网平台上一则消息引发关注,称“重庆市宣布,申请评审的要求取消了很多条条框框,职称申请不看前置职称,全日制本科十年直接认定副高,不需要中级职称”。经核实,这是一则谣言。在职称评审方面,均需逐级晋升,取得上一级职称并满足相应学历资历条件后,才可晋升高一级职称。目前,重庆市除了针对特殊人才、博士后等3个特定对象的职称申报绿色通道外,正常申报通道都要逐级晋升。网传文件是网民通过P图软件编辑而成,其目的是吸引不明真相的群众咨询,借机推销职称代办服务,收取高额费用。目前,该谣言线索已移交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处理。
科 普 千万警惕流感合并肺曲霉病
详情:前段时间,湖南52岁的朱先生因“胸闷气促7天”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甲流。然而,经过对症治疗,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进一步加重。后来,医生经过仔细分析病情、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及一系列病原体检查,最终确诊朱先生患的是流感相关性肺曲霉病(IAPA)。
什么是流感合并肺曲霉病?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曲霉菌是一种真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等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曲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抵御它的侵袭。但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比如感染流感病毒后,曲霉菌就可能趁机进入人体,破坏呼吸道纤毛细胞、侵袭肺部并迅速扩散,从而导致各种临床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流感合并曲霉菌感染的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这就容易导致误诊、漏诊。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需要高度警惕:持续高热不退,使用常规退烧药效果不佳;咳嗽加重,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咳出带血丝或棕褐色痰液;出现鼻塞、流脓涕、面部疼痛等鼻窦炎症状。
如何预防流感合并曲霉菌感染?
1.积极预防流感:接种流感疫苗,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2.增强免疫力:保持充足的睡眠,保证饮食均衡,进行适量的运动。
3.保持环境清洁干燥:定期开窗通风,避免接触发霉变质的物品。
日常生活如何避开曲霉菌?
我们要留意生活环境,及时进行清理。仔细检查家中花洒、浴缸、洗手台、马桶周边、地漏、洗衣机等处,如果发现有黑、黄、白色污点,且由长短不一的细小绒毛状物组成,很可能就是曲霉菌。此时,可以用84消毒液进行清洁,清洁时要佩戴口罩,防止吸入曲霉菌。
同时,要注意宠物卫生。曲霉菌也大量存在于宠物身上和粪便中。应尽量让宠物待在空气流通的地方,避免让它们进入卧室等常住区域。
在此提醒大家:冬春季节是流感的高发期,一定要加强防护。如果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就医,不要自行服药。只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预防流感合并曲霉菌感染的发生。
通 报 广西发布2月份互联网举报受理处置情况及典型案例
详情:2025年2月,广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指导属地依法依规开展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线索受理处置工作,积极整治群众反映强烈、内容导向偏差的网络生态乱象。2月共受理处置各类举报信息562条,与上月相比增加了61.03%,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5.22%。
其中,色情类信息有120条,占比21.35%;政治类信息68条(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官网信息表述不规范的情况),占比12.10%;其他类信息21条,占比3.74%;赌博类信息13条,占比2.31%;诈骗类信息12条,占比2.14%;低俗类信息6条,占比1.07%;谣言类信息2条,占比0.36%;暴恐类信息1条,占比0.18%;其余均为无效信息。
下面为大家介绍典型处置案例:
1.网民举报某医院官方网站违规跳转至购物平台,导致患者无法正常使用医院网站。举报人提供了违规链接、网站页面截图等佐证材料。经研判,该网站违规情况属实。相关部门已提醒网站负责人做好网站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及时注销过期网址域名,目前已开展处置工作。
2.网民举报有网站违规发布入职体检代检服务的信息。举报人已提供违规链接、网站页面截图等佐证材料。经研判,该网站不良信息属实。相关部门已提醒网站负责人严格审核网站发布内容,加强网站日常管理,目前已开展处置工作。
本文涵盖了网络谣言辟谣、健康科普以及互联网举报情况通报等多方面内容。提醒大家在网络时代要提高辨别谣言的能力,不信谣、不传谣;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流感合并肺曲霉病;同时,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整治网络生态,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4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