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襄州区迎春联欢会的相关情况。包括晚会的开场时间、主题,重点阐述了此次春晚作为春节申遗后的首届春晚,在节目编排上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亮点,还讲述了晚会节目对本土传统文化既保留精髓又赋予新生命力的呈现方式,以及节目中凡人善举等感人故事的演绎,最后强调这场春晚在文化传承、发展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2025年1月22日15点,在歌舞《山舞银蛇大地春》的精彩表演下,襄州区迎春联欢会暨“新春走基层”文化惠民演出盛大开幕。这场晚会的主题为“鹿门金蛇舞 田园彩凤鸣”,宛如一阵春风,吹起了新时代新征程上的迎春旋律。这是春节申遗后的首届襄州春晚,“非遗”元素的融入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晚会的舞台和节目编排中,节庆民俗、传统文化以及非遗传承等元素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就拿民乐合奏《云宫讯音》来说,二胡、笛子、唢呐、古筝、扬琴、琵琶、中国鼓这七种民族乐器协同演奏三首曲目,那浓郁的“年”味如同汹涌的潮水般涌来,掀起一阵国潮之风。表演者王爱红和李襄河这对“母子搭档”,在网络上拥有超200万的粉丝量,可见其影响力之大。还有区伙牌中学精心编排的《渔鼓舞》,现代音乐与舞蹈元素的注入,使得古老的渔鼓表演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省级非遗程河柳编也在舞台上展示了它从传统篮、筐到屏风、画框等产品的拓展过程。京剧《群英荟萃·戏韵悠长》、原创摇滚歌曲《老襄》等节目,如同点点星光,让众多非遗项目从无人问津的角落走向了耀眼的聚光灯下,使得年轻一代能够近距离领略非遗的独特魅力,进而唤起他们对传统文化深深的热爱之情。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的干部吉天祥激动地表示:“在舞台上看到襄州非遗如此生动地再现,就好像亲眼目睹了襄州文化血脉的传承,内心满是激动与自豪。”襄州春晚就像是一位智慧的工匠,在保留本土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感和生命力。音舞诗画《鹿门寻“孟”》通过创新舞台表现形式,为观众呈现了襄州诗人孟浩然的一生,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盛宴。田家炳中学的学生们纷纷感叹:“以前只知道孟浩然是襄州人,却没有深入了解,现在这种现代舞台手法演绎他的一生,让我们对这位田园诗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相声《幸福襄州》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盒,巧妙地把流行元素、新闻热点融入节目内容,展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同时还融入了鹿门山、凤凰咀等襄州特色景点,彰显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肖湾街道的居民称赞道:“这个节目特别有趣,观看节目时既能感受到襄州本土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又能体会到传统相声与现代创意相结合的独特魅力。”音乐快板《深化改革再出发》在传统节目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社会形势,将新时代的风貌与精神传递给观众。一线环卫工人们赞赏有加:“听了这朗朗上口的快板,对过去的民生、经济、生态领域有了新的认识,新的一年对襄州的发展和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凡人善举如同点点星光汇聚成璀璨银河。诗朗诵与大合唱节目《光荣与梦想》采用声光电景的多维形式,生动地再现了2024年7月抗洪救灾一线的感人故事。当时,各级党组织、各条战线和社会各界闻“汛”而动、向险而行、冲锋在前,与风雨搏击,与险情赛跑,向党和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现场观众被深深触动,不少人眼眶湿润。志愿者姚博川感慨地说:“这首朗诵诗不仅让我回忆起那些惊心动魄的抗洪场景,更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大爱和温暖。”小品《说媒》则生动地展现了襄州的一批新农人在政府出台一系列“新农人”引进政策和人才使用机制后的返乡创业、回乡就业情况。他们为传统农业的转型注入了新元素与新动能,加快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步伐,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区人民医院工会主席熊玲感叹:“这场春晚是襄州过去一年发展的鲜活写照,更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激励我们在新的一年更加努力。”2025年的襄州春晚,它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触动了文化传承的DNA。它是对本土文化的深深眷恋与归属,是对襄州点滴发展的铭记与怀念,更是百万襄州儿女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的生动实践。乙巳新春即将来临,无限的可能就在前方。襄州区沿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轨迹,用文化来教化民众、惠民利民、滋润城市、振兴产业,向着那风光旖旎的广袤原野奋勇进发。
本文总结了2025年襄州春晚的多方面意义。从节目编排上非遗元素的融入,到节目对本土文化的创新展现,再到凡人善举等故事的演绎,这场春晚不仅传承了文化,还展现了襄州的发展成果,激励着襄州儿女在新征程上拼搏进取,同时也体现了襄州以文化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决心。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