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上海核聚变能源商业公司“能量奇点”,介绍了其自主研制的大孔径强场磁体“经天磁体”成功完成首轮通流实验,创下大孔径高温超导D形磁体最高磁场纪录,反超美国,同时阐述了磁体在核聚变中的作用、经天磁体的特点及优势,以及公司后续的发展计划。
记者于昨日从上海核聚变能源商业公司“能量奇点”处了解到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该公司自主精心研制的大孔径强场磁体——“经天磁体”,顺利完成了首轮通流实验。在此次实验中,“经天磁体”产生了高达21.7特斯拉的强大磁场,成功创下大孔径高温超导D形磁体最高磁场纪录,这一成绩更是反超了美国。截至目前,成立还不到4年的能量奇点已然实现了两个至关重要的目标。一方面,建成了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洪荒70”,并且成功点亮了等离子体;另一方面,建造出了全球磁场强度最高的聚变装置磁体。这无疑意味着,能量奇点距离实现“人造太阳”这一终极目标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单个经天磁体。能量奇点供图
要想实现核聚变点火,有几个关键因素不可或缺,其中包括一定的温度、密度以及约束时间。这里所说的约束时间,其实就是要把聚变燃料放置在特定的容器当中,防止其能量流失。而托卡马克就是一种用于实现磁约束可控核聚变的重要容器。在这个过程中,磁体发挥着关键作用,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锁”,能够将高温等离子体牢牢地“锁”在托卡马克这个容器内,避免其与任何物体接触,从而让氘和氚能够在高温环境下持续不断地进行聚变反应。
经天磁体作为能量奇点下一代托卡马克装置“洪荒170”中技术难度最大的核心部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托卡马克装置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约束磁场强度。磁场强度越强,在同等能量增益倍数的情况下,装置的尺寸就越小。举个例子,如果磁场强度提升一倍,装置的线性尺寸可缩小至原来的1/3,体积更是会缩小至1/30。这将带来诸多好处,不仅可以大幅减少托卡马克装置的建造成本,还能有效缩短建造时间,进而加速聚变能源商业化的进程。早在2021年9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CFS(联邦聚变系统)公司联合研制的“火花”磁体创下了20.1特斯拉的强磁场,仅仅3个月后,他们就成功完成了18亿美元的融资,这足以看出强磁场磁体在核聚变领域的重要价值。
加工完成待安装的单饼线圈。能量奇点供图
从设计角度来看,能量奇点展现出了比CFS更“大胆”的一面。经天磁体长约3米、宽约1.4米,其最高磁场强度更是高达25特斯拉。如此高的磁场强度要求在工程和工艺方面采取更加激进的措施。在能量增益Q值目标相同的前提下,“洪荒170”的体积相较于“火花”小30%,等离子半径短10%。在近期进行的首轮通流实验中,经天磁体已经产生了21.7特斯拉的磁场强度。如果它能够如愿实现25特斯拉的强磁场,那么“洪荒170”很有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小的Q≥10的托卡马克装置。
两年前,能量奇点宣布完成了近4亿元的Pre - 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Enlightenment、米哈游等。本轮融资的资金主要投入到了经天磁体和奇门系统的研发工作中。经天磁体的成功研制,为进一步研发适用于未来氘 - 氘聚变堆的强场磁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能量奇点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洪荒170”的工程设计,预计到2027年将在临港正式建成。
上海“能量奇点”公司自主研制的“经天磁体”完成首轮通流实验,创大孔径高温超导D形磁体最高磁场纪录反超美国。阐述了磁体在核聚变中的关键作用,以及经天磁体的设计优势。还提及公司此前融资情况及资金用途,最后表明公司正进行“洪荒170”设计,预计2027年在临港建成,整体显示出该公司在核聚变领域的积极进展,加速了“人造太阳”的商业化进程。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