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数字经济时代算力资源的重要性,阐述了我国算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资源分散、智算规模低等。同时介绍了两会代表委员围绕推动算力资源共享流通提出的建议,包括推动算力网络互联互通、打破智能算力共享壁垒等内容。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算力已然成为这个时代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自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被大模型掀起以来,强大的算力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角色。
今年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对全国算力资源布局进行优化,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已经超过83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246EFLOPS(EFLOPS指每秒进行百亿亿次浮点运算),这一成绩让我国在全球算力领域位居前列。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如春雨般深入千行百业,算力资源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凸显。然而,我国算力资源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诸如资源分散、智算规模较低、共享生态不完善等,这些问题正日益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如何推动算力资源共享流通,助力数字经济提质增效这一重要议题,积极建言献策。
推动算力网络互联互通
春节期间,国产大模型DeepSeek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然而,不少网友在体验该模型时,却频繁遭遇“服务器繁忙”的提示,使用效果大打折扣。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委员指出,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快速增加的用户需求导致的算力不足、网络拥挤等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应用的服务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其所带来的数据存储和计算需求也在呈几何级数增长。但与此同时,我国部分地区的算力资源却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委员在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后发现,“我国目前算力资源分散不均,行业、地区和部门之间的隔离现象十分严重,并且部分算力中心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的问题,算力调度平台的渗透率不高。”这一系列问题表明,我国在算力网络建设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
算力网络,是一种新型的信息基础设施,它能够根据业务需求,在云、网、边之间按需分配和灵活调度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以及网络资源。一旦算力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就可以高效地调度散落在全国多地的算力资源,使算力的供需对接更加高效。
黄群慧委员表示,我国在网络技术和网络基础设施领域已经具备先进水平。他建议强化“以网强算”战略,通过推动算力网络互联互通,实现算力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集中调度,从而提升我国整体的算力能力。
今年年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提出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监测调度平台;推进算力互联互通,构建算力多级调度策略引擎,实现跨平台、跨层级、跨区域的算力资源混合部署和统一调度,促进算力资源的高效对接。
目前,我国多地已经开始积极探索算力网络互联互通的有效途径,相继发布了多个算力网络调度平台,尝试推动算力大范围并网,以提高算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打破智能算力共享壁垒
近年来,我国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不同类型算力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对智能算力的需求尤为突出。目前,我国智能算力仍面临着规模小、使用率低、互联不畅等诸多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浙江移动总经理杨剑宇代表建议,要推动算力从“建起来”到“用起来”,可以通过应用补贴、发放算力券等措施,鼓励支持全产业链进行应用创新。
他还提到,要大力推进国家训练场、算力交易中心的建设,组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完善包括智算等在内的行业相关标准与规范,全面强化软硬件协同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形成“以用促需、以需扩用”的良性循环。
我国不仅面临着智能算力资源紧缺的问题,多类型异构算力之间互不兼容的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算力共享的难度,造成了智能算力资源的浪费。
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委员格外关注异构算力资源共享问题。他建议,应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异构算力基础设施,通过统一调度多元算力资源,打破地域与架构壁垒,从而降低智算成本。
作为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核心驱动力,让企业“用得起”智能算力同样是智能算力发展的重要目标。曹鹏委员提出,建设“链主企业 + 云平台”的共享模式,即链主企业和云平台开放智算配额,向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智算服务,将紧跟时代的先进技术通过产品化、平台化、普惠化的方式开放共享,降低应用和部署门槛,打造“开箱即用”的产品服务,让更多企业和个人能够无差别地享受技术创新的红利。
本文围绕数字经济时代算力资源的重要性展开,介绍了我国算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资源分散、智算难题等。代表委员们提出推动算力网络互联互通、打破智能算力共享壁垒等建议,旨在解决算力资源利用问题,助力数字经济提质增效。通过建设相关平台、完善标准规范、创新共享模式等措施,有望实现算力资源的高效共享和利用,推动我国数字产业的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3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