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黑龙江省教育厅对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在校作息安排的优化举措,介绍了从 2025 年春季学期开始全省推进课间 15 分钟及每天 2 小时综合体育活动的政策,还回顾了 2024 年部分地区的成功试点情况,以及省内多地为丰富课间活动、保障学生安全所采取的不同策略。
记者从黑龙江省教育厅了解到,近期,该厅正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在校作息安排工作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自 2025 年春季学期起,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依据“一县一策”“一校一策”的原则,积极推进课间 15 分钟的安排。同时,在上午和下午各安排一次 30 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致力于实现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达到 2 小时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在 2024 年,哈尔滨市香坊区的学校以及牡丹江市的小学阶段就已经成功开展了相关试点工作。
早在 2024 年 11 月 18 日,牡丹江市教育局就制定下发了《鼓励全市小学阶段调整学生课间时间工作指导建议》的通知,明确要求全市小学原则上落实 15 分钟的课间时长。而哈尔滨市香坊区教育局从 11 月起,将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的课间时间从传统的 10 分钟延长至 15 分钟,并且在上下午各安排 30 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在香坊区的中小学校里,课间 15 分钟变得格外热闹。学校组织学生们开展了跳绳、接力跑、拍篮球、踢足球、打口袋、抖空竹等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课间内容,激发了学生们对运动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在运动中锻炼了身体,更为学生们提供了充裕的活动时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哈尔滨市在课间活动安排上有着独特的创新。该市以“室内外联动”的方式成功破解了城区学校场地瓶颈问题。各学校在室内精心打造了走廊投篮角、连廊探索区等复合空间,在室外则合理划分了传统与特色活动区。通过分时分层管理以及“地面 + 墙面”的立体开发策略,构建起了多维活动体系,成功突破了空间限制,充分激活了课间的活力。
省内其他地区也纷纷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课间活动模式。齐齐哈尔市以“地面游戏 + 体育特色 + 科技赋能”的多维创意,极大地丰富了课间活动模式,让课间活动变得既有趣又有序,更有意义。牡丹江、佳木斯、七台河等地则创新设置了“乐动区 + 慧玩区”双场景。在操场,学生们可以尽情开展跳大绳、传统游戏以及球类竞技等活动;而在教室,这里变身成为棋类益智比拼场,实现了学生体能和脑力的双提升。
鸡西市则在保障学生课间安全方面下足了功夫。该市指导各校在操场设置了教师定点值守与流动巡查双岗,能够实时干预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建立了“3 分钟预备铃缓冲机制”,通过分级音量提示引导学生分批次错峰返班。在教室内,严格落实“两调一缓”安全规程,即调整呼吸、调整坐姿、缓冲情绪,并且同步配备了健康监测员,实现了“室外活动零意外、室内过渡零隐患”的安全闭环。
据悉,省教育厅秉持着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自由奔跑的权利、体验自主探索的乐趣这一理念,将不断从“常态化”迈向“优质化”,构建全新的育人新生态。下一步,全省还将持续深化课间育人实践。
黑龙江省教育厅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在校作息安排,2025 年春季学期全省推进课间改革,2024 年部分地区已成功试点。同时介绍了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各具特色的课间活动模式以及鸡西市保障课间安全的措施,体现了省教育厅为构建育人新生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3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