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出生健康管理大模型CHANGE,讲述了它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包括其诞生背景、过程,以及将为浙江孩子带来的福音,还展望了其未来的升级方向。
就在五天前,也就是3月6日的上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的产房里,一个可爱的小生命降临到了这个世界,她小名叫思思。医护人员迅速为思思进行了血氧饱和度测试以及心脏听诊等一系列必要的检查。随后,这些检测数据被同步至“CHANGE大模型”(它的中文名字叫启元大模型)。仅仅几十秒钟之后,大模型就给出了“阳性”的红字提示。医生安慰着思思的父母,告知他们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过情况并不严重,只需要做好随访,在3岁之前做一个微创手术就能够根治。
当如今众多的AI人工智能模型和工具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大家还在热烈讨论着哪些职业将会被取代的时候,接入DeepSeek的全国首个出生健康管理大模型CHANGE在上个月刚刚发布。到4月中旬,浙江所有新生宝宝的检测数据都将被录入这个由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发布的大模型之中。它就像是一个智能的健康卫士,会为孩子们仔细筛查出心脏、基因、代谢等32种疾病。
我们都知道,在医疗领域,越早发现疾病,往往就意味着症状越轻,治疗效果也就越好。而CHANGE大模型的应用,无疑会让浙江省新生儿死亡率进一步降低,为更多小生命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保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CHANGE是怎么诞生的?
CHANGE大模型的诞生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的背后凝聚着浙江近30年新生儿救护经验的积累,以及救护办法不断升级的心血。
CHANGE大模型项目执行主任、浙大儿院院长助理徐玮泽介绍说,科研团队有20多人,他们依托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省生物医学智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全省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组成。虽然大模型的搭建仅仅用了三周时间,但是大模型最关键的数据的清洗、标注却用时一年多。而这些珍贵的数据,是浙江省多年来各个医疗机构共同努力积累下来的。
回溯到2012年,浙江省先天性心脏病网络平台建立。那个时候还没有AI技术,每个环节都是依靠“人”来发挥作用。以医疗机构为主体,开展联合攻关、人才培养、扶贫助医等工作。也正是从那时起,各级医院对于新生儿检测的数据有了互通,为后续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浙江省医疗数字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电子病例系统得到了广泛普及,医学影像与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也得以实施。徐玮泽告诉记者,在出生缺陷防控中,“诊断延迟、技术断层、数据孤岛”是三个痛点。而数字化改革之后,累积的病例数据能够被基层医院共享,基层的确诊率得到了提高,浙江孩子们的安全也就更有保障了。
那么,如何利用过去积累的新生儿病例数据,来帮助当下进行更精准的诊断呢?随着AI技术、开源大模型的出现,各级医生的“经验”变成了有迹可循、可复制的操作。
2019年,CHANGE大模型的前身——浙大儿院开发的智能听诊器面世。在研发过程中,听诊器收集了2万个儿童心音。医生只需要将听诊器放在病人的心脏部位,机器就能自动记录心音,并与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比对。在十三五、十四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目前智能听诊器已在实践中迭代更新到第三代,听诊准确率高达95%。而且,它不仅在浙江被广泛使用,还在贵州、宁夏、海南、云南、四川等地区的基层医院得到了推广。
同样在这一年,浙江将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纳入了省民生实事项目,并于当年实现了全覆盖。从这时起,浙江每一个新生儿都会进行心脏听诊,一旦听诊出现异常的孩子,就会进行心脏超声复查。
从医院、医生组建的网络平台,到能比对病例资料的智能听诊器,技术的不断提升,让浙江省新生儿死亡率一路走低。来自浙江省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浙江省在2018年摘掉了新生儿死亡率“第一杀手”的帽子,新生儿死亡率从2017年的1.33‰,下降到2023年的0.92‰,已经与新生儿死亡率最低的国家日本相当(0.9‰)。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CHANGE将给浙江孩子带来什么福音?
在临床中,因为延误治疗而导致孩子致死、致残的情况时有发生。而避免这类悲剧的第一步,就是进行精准的诊断。CHANGE大模型就能够为每个浙江的新生儿,进行32种常见疾病的筛查、诊断。
在浙大儿院,王先生一脸愁容。他的女儿小王今年20岁,每年仍要到浙大儿院做复查。小王身体消瘦,说话语气很轻。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在她的心脏动脉导管上有一条2mm粗的缝,气喘、气虚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王先生说,“她8岁那年做了手术,手术前这条缝有8mm粗。医生说,这原本是再简单不过的手术,但是发现时已经太迟了。”
8岁时的小王只有30斤,王先生只把她当成不爱吃饭的挑食孩子,直到在医院查出先天性心脏病,可那时已经错过了治愈窗口。从8岁至今,每年光是服药就要花掉15万元。
好在,浙江的孩子们将不再被这样的误判困扰。今年4月中旬,在全省各家医院助产机构运用CHANGE后,大模型将能敏锐地分辨每一个异常的心跳声以及遗传代谢病、基因疾病,孩子们将第一时间接受相应治疗。
浙江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张旭光告诉记者,“全国首个出生健康管理大模型应用出现在浙江,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浙江的数字化改革成果早已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都已意识到了‘数据’的重要性。‘AI推理大模型+检索增强生成(RAG)知识库+终端场景应用’,是AI大模型落地应用的技术路线,其领域或私域的专业数据开始体现出了真正的应用价值,RAG知识库可解决因公共知识的局限性、AI大模型幻觉效应以及数据的安全性而困扰AI专业领域应用的痛点难点。而当推理及思维链功能强大、对算力依赖度低、开源且本地部署价格便宜的AI大模型推出后,大模型与各行业应用结合的实现门槛进一步降低了”。
在张旭光看来,“CHANGE大模型展现了浙江‘用数据说话、用算法惠民’的治理与服务智慧。最新的AI大模型不仅体现了技术平权理念,其AI+医疗应用更是缩小城乡医疗差距的‘公平杠杆’。CHANGE只是医疗与大模型结合的开始,浙江的数据与数智化技术的积累很深厚,在AI技术不断迭代的赋能下,真正的大数据应用才刚刚到来,2025正是AI行业应用的初年。”
未来,大模型还将继续升级。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工程师贾伟杰说,“我们已经在着手‘专家分身’的开发。”在浙大儿院,已有专家在门诊时佩戴上了摄像头、录音器,在遵循病人及家属的同意后,采集此次门诊中的沟通话语与病例数据。“当这样的数据采集足够多,能完美重现专家思路、沟通技巧的‘专家分身’,可以为更多病人服务。”
本文详细介绍了全国首个出生健康管理大模型CHANGE,阐述了其诞生的背景和过程,是浙江多年新生儿救护经验和数字化改革的成果。它能为浙江新生儿筛查32种疾病,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避免因延误治疗带来的悲剧。同时,其应用体现了浙江的治理与服务智慧,未来还将继续升级,为医疗领域带来更多可能。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3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