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本科扩招,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本科招生名额增加:高校的积极布局

多所高校如北大、清华、人大等的本科扩招计划,这些扩招计划均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基础学科以及新兴前沿领域等方面,体现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态势。

人民网北京3月8日消息(记者孙竞),北京大学发布消息称,本年度该校将新增150个本科招生名额。这些新增名额重点围绕国家战略急需、基础学科以及新兴前沿领域,并且紧密贴合学校的规划发展方向,凸显北大的优势与特色。主要依托元培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以及临床医学专业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也于今日宣布,在去年扩招的基础上,2025年将继续稳步增加本科生招生名额,超过100人。此次扩招重点锁定国家战略需求,精准对接基础学科支撑、前沿交叉学科建设、战略急需领域突破这三个重要方向,旨在打造人才培养的高地。

经过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已经有不少高校宣布本科扩招计划,像清华大学、云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等。这些新增的招生计划都是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目的在于培养能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

3月2日,清华大学宣布有计划、适度地扩大本科招生规模,到2025年预计增加150名左右本科生招生名额。并且将成立新的本科通识书院,新增的本科生将会进入这个新书院学习。新书院致力于培养具备AI思维、能够胜任AI技术、拥有AI与不同学科深度交叉知识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采用最前沿的方式培养具有深厚AI素养、极具创新能力的未来领军人才。

3月4日,云南大学发布消息称,2025年将继续扩大招生规模,拟增加300个本科招生名额,这些名额主要投向理工农医类专业以及双学士学位项目相关专业。扩招重点针对科技、农业、医疗等关键领域的人才缺口,强化理工农医类学科布局,着力培养能够直接服务于国家、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助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拔尖创新人才,同时推动双学士学位项目提质增量,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3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该校将继续增加150名本科招生名额,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扩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健康、新能源等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近年来,学校持续稳步扩大本科招生规模,平均每年扩招近150人,主要集中在国家最紧缺的前沿学科。

3月6日,中国农业大学宣布,学校将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工作,增加500名本科招生名额。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紧紧围绕粮食安全、生物智造、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绿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等学科领域扩大招生规模,同时计划开设院士班、卓越工程师班等人才培养班型。

3月7日,武汉大学发布消息,2025年该校将进一步扩招本科生,计划招生7300人。此次增加的招生名额将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以便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

同日,西安交通大学表示,为了响应国家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重大需求,该校近十年来持续稳定地推动扩大本科生招生规模,2019年至今已经增加招生计划1500人,2025年将继续扩招200人,招生规模将达到6350人。在招生专业设置方面,2025年将继续扩大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储能技术、电气能源、医工交叉等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

湖南大学当天也宣布,2025年学校将增加本科招生人数300人,招生计划规模将达到6133人。招生计划增量将重点投放到基础学科、新工科、新文科与战略新兴领域专业。此外,学校今年计划新增量子信息科学、电子信息材料、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三个本科招生专业。自2020年至今,该校已经增加本科招生计划1083人。

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年)》,明确提出要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2月17日,教育部关于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落实优质本科扩容工作。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相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表示,持续推动高等教育提质升级,就是要推进优质本科扩容,进一步增加“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去年在优质本科的扩容方面扩招了1.6万人,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

本文总结了多所高校的本科扩招计划,包括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这些高校的扩招计划都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展开,如基础学科、新兴前沿领域等。这反映出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是对国家教育政策在高校层面的积极践行。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2563.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