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征畅聊两会:文化创新中的传统与现代 两会热议焦点:冯远征谈文化创新

两会期间央视新闻直播特别节目《一年之计看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关于文化创新的相关言论展开。涉及《哪吒2》爆火原因、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话剧的创新发展以及AI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等多方面内容。

冯远征畅聊两会:文化创新中的传统与现代 两会热议焦点:冯远征谈文化创新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电影《哪吒2》以及人工智能等话题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在文化领域,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例如传统故事该如何创新表达?人工智能又能怎样应用于话剧创作呢?央视新闻直播特别节目《一年之计看两会》为此邀请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一同畅谈文化创新相关话题。

关于《哪吒2》爆火的原因,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近期,“真人电影票房不如动画电影”的现象引发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冯远征针对此现象作出了回应。他主要的关注点落在了人才培养方面。他以导演饺子耗费五年时间精心打磨《哪吒2》为例,强调了“唯有热爱才能成功”这一观点。

冯远征进一步阐述道:“现在很多年轻人考艺校时,他们的初心是什么呢?如果把演艺当作自己的事业,心中有热爱就会愿意付出;要是只想踏上明星之路,那就带有功利性了。出发点不同,追求自然也不一样。所以如何培养年轻演员、怎样正确引导他们,这也是我们在教学方面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冯远征还指出,《哪吒2》为传统文化、传统故事赋予了当下的审美,这也是其走红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说:“过去动画片里的哪吒可不是现在这个形象,但电影里的哪吒为什么能火呢?我觉得是它符合了当下人们内心的追求。”

从《哪吒2》《黑神话:悟空》等作品来看,越来越多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作品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冯远征认为,年轻人在接触多元文化之后,发现传统文化底蕴深厚,通过现代方式解读,更能感受到传统文化背后的时尚感。汉服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表明年轻人心底的文化基因被激活了,春节档电影的火爆也是文化积累后的爆发。

当被问到《哪吒2》的爆火是否会给传统话剧造成压力时,冯远征表示并不会。他提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有很多经典剧目,像《茶馆》《雷雨》等。他说:“这些经典剧目一定要按照老样式保存下来,但也要有创新。《哪吒2》的出现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未来的舞台上打造新经典。”

在话剧与电影的连接探索方面,冯远征介绍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已经制作了三部戏剧电影(采用电影拍摄方式,但表演是在舞台上完成的)。第一部是《茶馆》,这部为留存资料拍摄的8K影片,已经获得了“龙标”;第二部是《哗变》,也已经获得“龙标”;第三部是《正红旗下》,正在进行后期剪辑,并且在申请“龙标”的过程中。

此外,冯远征还提到了“第二现场”概念,也就是在影院直播话剧。目前,全国大约有1000家电影院可以被改造成能够进行话剧直播的场所,这些场所同时拥有电影放映和戏剧直播两套设备。冯远征表示:“我们会继续努力制作更多戏剧电影,一方面留存资料,另一方面让无法到剧院观看演出的观众,能够在影院或者网络上观看。”

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采访中,冯远征讲述了他使用DeepSeek生成剧本的经历。他表示自己曾经尝试利用DeepSeek将小说提炼成话剧剧本的提纲,效果非常不错。随后,他继续使用DeepSeek生成剧本,虽然剧本质量很高,但是作品中略微缺少人情味。

冯远征强调:“科技是赋能,不是主导。”他认为未来可能会出现普通人借助AI创作剧本、生成角色并且演绎故事的AI电影,但真正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在于人。未来人艺舞台上可能会运用AI设置场景,也可能会有演员与AI角色对戏,但这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AI无法替代充满生命力的人。

本文总结了冯远征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关于文化创新的观点。包括《哪吒2》爆火背后的热爱因素与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话剧在面对新形式作品时的发展方向,话剧与电影连接的探索成果,以及AI在艺术创作中的角色定位,强调人在艺术创作中的核心地位。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2331.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