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上海春景,看生态蜕变,上海之变:生态向好,民生添彩

本文将描述上海的生态变化,从青浦区金泽镇的赏花盛景,到空气质量的改善、水体环境的提升,再到生境花园的建设等多方面展现上海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成果及其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

随着春天的悄然来临,一幅“赏花”地图延伸到上海最西端的青浦区金泽镇,这里成了游客们向往的地方。元荡湖畔,白梅清冷如雪,红梅粉瓣如霞,它们盛开着。一阵风拂过,花瓣如雨般簌簌落下,在水面上荡起粉色的涟漪。人群之中,上海退休教师汤阿姨正招呼着老姐妹们,在梅林里拍摄短视频呢。汤阿姨兴奋地说:“这里的景色太迷人啦,我得分享给更多的老朋友,让他们都来看看。”汤阿姨还感叹道:“仅仅几年的时间啊,以前提到这儿,我就只记得是养鱼养蟹的地方,而且水面污染严重,又黑又臭。没想到现在完全变了样,天变蓝了,水变清了,还有鸟群不时飞过。这上海的生态环境是越来越好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上海,扩绿增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经有了鲜活的例子。数据表明,2024年,上海空气质量优良率(AQI)达到88.5%,同比提高0.8%,PM2.5年均浓度已经降到每立方米28.4微克,这比“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每立方米35微克以下还要好;水环境质量也达到了新的高水平,地表水三类比例高达99.3%;江豚、长江刀鱼、中华鲟等生物,要么再次出现在长江,要么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世纪公园围墙打开后,市民可以方便地进入公园。从天空中看,“水晶天”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依旧被列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上海,虽然AQI比例逐年上升,但“蓝天保卫战”仍然是一场艰难且持久的战役。守护市民头顶的“水晶天”,实施新一轮清洁空气行动必须全面且细致。在青浦区淀山湖科学观测站内,在那不足100平方米的屋顶上,陈列着十几件专业设备,这些设备分别用于观测研究颗粒物污染、光化学污染等多个板块。基于这些设备收集的实时监测数据,再结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数据清单,高性能计算机就能进行数值预报。据了解,目前,本市24小时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已经达到91%。除了监测预报空气质量变化趋势之外,上海各区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还有一项重要任务——跟踪评估与成因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一个个污染物产生的源头,从而对症下药,精准治理大气污染。据市环境监测中心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室副主任孙焱婧介绍,目前,上海正在编制“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力求在3到5年间,提升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水环境安全预警水平,健全完善天空地海的监测网络,从智能化、自动化、立体化方面提高监测能力,全方位服务“美丽上海”建设。道路扬尘是本市空气污染的一个原因,对此,一套智能化、精准化的道路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已经覆盖全市,这个系统每个月会生成一张扬尘道路监测“排名表”,对扬尘污染最严重的区域进行公示。这份“榜单”揭示了一个真相,据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监测室高级工程师李芳介绍,榜单中的不少重灾区都位于郊区偏远区域,而全市现有的10余个固定式交通环境空气监测站,有的重灾区至今还没有覆盖到。为了弥补这个短板,市生态环境部门在110辆出租车和20辆公交车上搭载扬尘在线监测设备,这些车辆在日常运营的时候,就能流动开展连续自动监测沿途空气质量,一个月下来可以覆盖全市16个区的超过7000条道路。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发布榜单的方式,将高值路段列为重点整治、督办对象,实时监测加上精准督办,有助于上海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以前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住在这里,现在环境好了,推开窗户就是苏州河的美景,我经常喊朋友来家里小聚,他们都夸这里环境很棒。”普陀区中远两湾城居民邱浩庆说道。近几年,上海不仅整体水体质量明显提升,在2020年底实施贯通的“一江一河”,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在持续改善,滨水步道、生态公园、便民驿站、水上游船等设施如春笋般不断涌现,市民的幸福感满满——推开窗户,感觉家门口就像莫奈笔下的花园。据悉,本市正在着力构建“一江一河一带”蓝绿生态网络,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将环城生态公园带上的公园数量从14座提升到50座,建成约105公里外环绿道、37座以上绿道驿站。徐汇滨江去年建成开放的西岸自然艺术公园成了上海的“遛娃圣地”,“蚕宝宝”乐园、“千足虫”躺椅、“竹节虫”秋千、“刺蛾茧”探险洞等,每一处都让小朋友们心动不已,吸引了大量亲子家庭前来打卡。5岁的王卓之告诉记者:“拿着探索植物的‘秘密武器’放大镜对准茎叶观察,我看到花瓣上的纹路像公主裙摆一样漂亮。”他在这里和各种各样的植物交上了“朋友”。在苏州河畔,水城共生的和谐理念得到了生动的阐释。去年落成的普陀区半马苏河驿站·1690党群服务中心里有了功能集成、空间宽敞的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社区治理顾问“四位一体”常态化驻点办公,居民办事不再麻烦;价廉物美的两湾餐厅可为周边居民提供一日三餐,还能满足老年居民的送餐需求;中医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让小毛小病在家门口就能治好;藏书丰富的苏州河书房,兼具展览、阅读、休闲等多种功能,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精神食粮。邱浩庆说:“现在,不仅优美的环境让人幸福感满满,社区齐全的服务更让人获得感满满。”惊蛰时节,微风中已经有了一丝春天的气息。踩着鹅卵石铺成的步道,一步步深入长宁区新泾镇绿八居民区的乐颐生境花园,不经意间就能碰到几只从灌木丛中飞出的小鸟。花草摇曳间,涓涓细流从卧在小溪底部的石头上流淌而过。别看白天这里很安静,到了晚上,小刺猬悄悄走过的身影总能被红外相机捕捉到。不只是濒危物种再次出现,生物多样性理念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也生根发芽了。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近年来,上海各区纷纷建设生境花园,把“生境”和“花园”两个概念融合在一起,使用本地植物、丰富植物群落、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并且为野生动物提供辅助的食物、水源或者庇护所,让城市成为人与动物互不干扰,又能各取所需、互利共生的共同家园。5年前,全市首个社区生境花园“虹旭小区生境花园”开始试点。如今,一张由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交织而成的网络,正在上海逐渐扩大版图——从一颗“种子”开始,越来越多的生境公园正在浦东新区、虹口区、宝山区、普陀区等地出现。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接触到各种植物、悄悄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也将代代相传……

本文总结了上海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的多方面成果,包括空气质量改善、水环境提升、生物多样性增加等,这些成果不仅让城市的生态环境变好,也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幸福感,同时在很多地方构建起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场景,并且生物多样性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2207.html

(0)
购物狂魔购物狂魔
上一篇 2025年3月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