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相关内容。包括最高法在司法公开方面的深化与规范举措,如公开审判流程节点信息以及上网公布大量裁判文书等。同时还提到了高标准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以及通过几个典型案例体现小案件中依法理、讲情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精神。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拉开帷幕,在这一重要的会议进程里,举行了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此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庄重地向大会呈交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在这份工作报告中,最高法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深化和规范司法公开工作。这一举措涵盖了诸多具体的工作内容,其中就包括及时向当事人、律师等公开高达15.3亿项的审判流程节点信息。这一庞大数量的信息公开,无疑为诉讼参与者提供了更为透明的诉讼环境。此外,上网公布的裁判文书数量达到了969万份,与之前相比,增长率高达92.7%。如此大规模的裁判文书上网公布,使得诉讼的整个过程如同置身于阳光之下,接受大众的审视,这不仅体现了司法的公开透明,更是对公正司法的有力保障。
与此同时,最高法在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方面秉持着高标准的要求。目前,已经有4700余件案例成功入库。这些案例的涵盖范围极广,对于常见的罪名和案由实现了全覆盖式的纳入。这一案例库的建成,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它不仅仅成为了法官在裁判案件时极为重要的参考依据,而且还为各界人士在学习法律知识以及运用法律条文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便捷、全面的查阅平台。
报告中还列举了几个典型的案例,这些案例虽小,却深刻地体现了依法理、讲情理的司法理念,从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例如“行人闯红灯致人摔倒被轧身亡案”,在这一案件中,法院做出的判决是闯红灯的行人构成交通肇事罪,而机动车司机如果是符合安全驾驶规范,仅仅是因为躲避不及才导致人员死亡的情况,则不需要承担责任。还有“患者在医院开水间摔伤案”,判决结果是医院如果已经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并且能够及时提供救助,那么医院就不需要承担责任。另外,“楼上住户厨房改厕所案”,法院判令其恢复原状,这一判决彰显了权利的行使不能违背公序良俗的原则。
本文总结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最高法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涵盖司法公开的深化与规范、人民法院案例库的高标准建设以及几个典型案例所体现的依法理、讲情理的理念。这些工作和理念有助于提升司法透明度,保障公正司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精神。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1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