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映射国计民生

本文将对2025年政府预算草案和预算报告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包括全口径国家财政“家底”、财政政策的转变、财政收支的情况以及财税体制改革等多方面内容,展现其与国计民生和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

3月5日,2025年的政府预算草案和预算报告被提请到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接受审查。审查和批准预算,这是宪法以及预算法等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职权,也是每年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一项关键议程。在2025年,人们都在关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如何发挥其作用,财政这块“蛋糕”又将怎样合理分配和高效使用呢?当我们打开这个“国家账本”,在那一行行的数据里,其实反映着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国计民生。想要读懂这个“国家账本”,首先得清楚全口径的国家财政“家底”。翻开2025年政府预算草案和预算报告,除了大家常提及的“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情况外,还有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收支详细账目。这“四本账”共同构成了政府预算的完整体系,并且都被纳入到人大审查监督的范畴。在这“四本账”之中,“一般公共预算”的规模最大。202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总规模接近30万亿元。每一笔收支之间,都传递着宏观政策的走向。2025年,我国的财政政策从原本的“积极”转变为“更加积极”,它将持续发挥力量并且更加有力,还会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措施,就像打好一套政策的“组合拳”。有一个重要的信号就是财政赤字率的提高。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特别国债等,2025年我国财政政策的“工具箱”不断加大力度,这也成为了宏观调控的重要发力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政府拉动投资最为直接、有效的政策工具之一。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2025年,中央会继续增加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以此增强地方财力,守住基层“三保”底线。2025年,我国还会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7350亿元,比2024年增加350亿元,用来支持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关键作用。另外,还将新增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用于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从而增强其稳健经营的能力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还体现在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精准投放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重点任务,这凸显了内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2024年,“两重”“两新”政策快速落地,有效地释放了投资和消费需求,这背后离不开财政资金尤其是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支持。2025年,围绕着支持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财政投入将会持续加大。2025年,中央财政安排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18.8亿元,增长14.5%,推动制造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2000亿元用于设备更新,较之前增加500亿元,进一步扩大范围、降低门槛。当前,虽然财政收支面临不小的压力,但民生投入的力度并没有减少,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支出继续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惠民生”的导向十分鲜明。真可谓是“大账”有力度,“细账”有温度。近年来,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不断深化拓展,更加深入和扎实,密切关注“国家账本”的每一笔收支,切实将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花在关键的地方,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已经吹响了“号角”。2025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依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各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个关系着14亿多人福祉的“国家账本”将为经济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总结了2025年政府预算草案和预算报告的相关内容,包括全口径财政体系、财政政策的积极转变、各项收支安排、财政政策对不同方面如产业发展和民生的支持以及财税体制改革等情况,强调这些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1403.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3月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