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行业的现状,通过众多投资人的经历和感受,展现出创投市场正在从三年低谷期向上发展的态势。包括投资人忙碌的状态、创业者的活跃、创投机构的人才需求变化等方面,同时也探讨了市场信心的来源,如明星项目的带动、政策利好、行业周期等因素,最后也指出了行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难点和堵点。
“热门赛道里,创业与投资的热情高涨,我都忙得不可开交了。”广慧并购研究院院长、广慧投资董事长俞铁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一开口就这么说道。
无独有偶啊,有一家早期投资了“六小龙”的机构合伙人,最近也是在国内多个城市马不停蹄地考察项目。“我一方面是看项目,另一方面也是陪着做些招商引资的事呢。”他忙得连接受采访都只能在转车间隙进行了。
春江水暖,做投资的人最先知道啊。
虽然不能说所有的风险投资人(VC)都“忙疯了”,可是从行业动态来看,不少机构,尤其是行业里那些头部机构都已经“忙起来了”。投资人又开始了高强度的出差,VC也开始发布招聘信息了,一些曾经熟悉的场景又回来了。
就像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最近说的那样,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头部机构开始忙碌起来,积极起来,互相竞争起来了,不再像过去一段时间那样“佛系”了。
“创投行业在低谷里徘徊了三年,是时候往上走走了。”
投资人忙得不可开交,创投市场又重新火热起来了。
3月4日凌晨5点,天还没亮呢,俞铁成就起床了,他开车前往苏南的一家做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公司考察并且进行投资洽谈。上午10点,他准时到了这家企业,却惊讶地发现会议室里早就坐满了来自各地的投资人。等了一个多小时,俞铁成他们才见到公司董事长,交流也就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按常理,企业会热情招待投资人一起吃午饭,可这次,对方很抱歉地说后面还有投资人等着,实在抽不出时间一起吃饭聊天了。
“人形机器人可是当下超级热门的赛道之一,这家企业在这个领域的核心零部件方面是佼佼者,在国内细分市场里排名很靠前呢。随着整机投资机会减少,核心零部件就成了投资人追逐的新目标。”俞铁成说,虽然等待时间长,交流也匆忙,但他可没觉得失落,反而特别兴奋,“创业者充满干劲,投资人竞相追捧,能看到创业和投资这么热火朝天的景象,太难得了。”
最近,他明显感觉到市场氛围不一样了,创业者更加活跃,投资机构也更积极地寻找优质项目。“热门赛道的创业和投资热情特别高,我这段时间的工作状态简直就是忙疯了。”他表示。
国科新能创始合伙人方建华也正在出差途中呢,“开年以来,明显感觉到大家都忙起来了,变得积极了。”他告诉记者,整个市场好像正在走出前段时间的低谷期,这种变化真的很鼓舞人心。
祥峰投资管理合伙人郑俊聪对市场也充满信心。今年春节,宇树科技登上春晚舞台后大火,祥峰投资可是其Pre - A轮的投资人呢。郑俊聪告诉记者:“如果说去年是创投市场的一个相对低点,那么今年市场就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他发现,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市场信心回来了,尤其是创业者们更加活跃了。“我看到有更多优秀的创业者出现了,这肯定会吸引我们加大投资力度的,祥峰投资对中国硬科技的发展充满信心,对今年的发展也很乐观,肯定会增加投资的。”郑俊聪说。
市场回暖的迹象不只是体现在投资人的活跃和创业者的热情上,在创投机构的人才需求上也能看出来。最近,达晨财智、毅达资本、挑战者创投、松禾资本等很多创投机构都发布了招聘信息。其中,达晨财智一下子发布了九个岗位方向,涵盖投资、并购、大模型算法工程师等不同的领域。
一位专门做VC/PE领域的猎头向记者透露,从具体岗位需求来看,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需求相对比较多,这和当前AI赛道投资热度上升的趋势是相符的。
挑战者创投这几年一直在长期招募投资、投后管理等岗位的人员,其管理合伙人&CEO周华告诉记者,随着消费行业在政策推动下呈现理性化、个性化和线上线下融合的新趋势,今年他们会继续聚焦民生领域,寻找能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优质项目。他们一直秉持中华有为的核心理念,坚定地在消费赛道发展,积极扩充团队,招聘相关人才,以便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
“在项目的选择方向上,我们还是会把目光放在那些有深厚消费根基和广阔市场空间的民生领域,也会重点关注那些消费频次高、有老品牌复兴机会的大赛道,以及科技发展带来的消费升级机会。这些领域是消费行业蓬勃发展的核心动力。”
明星项目、政策利好与行业周期共同作用
在探讨市场信心的来源时,很多投资人都觉得,明星项目的崛起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带动作用。从风靡全球的DeepSeek,到登上春晚舞台的宇树科技,再到做出现象级国产游戏的游戏科学,这些明星项目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还极大地提升了投资人对中国科技企业的信心。
祥峰投资管理合伙人郑俊聪很感慨地说:“以前,不少投资人可能觉得,中国很难再出现像互联网时代那样的科技巨头了。可是,DeepSeek、宇树科技这些企业的崛起,完全改变了这种想法。中国企业用更少的资源和更聪明的方式创造出伟大的产品,这让大家意识到,中国完全有能力赶上甚至超过全球的科技巨头。”他还发现,一些海外投资人对中国市场和创新企业又有了“FOMO”(错失恐惧)的心态。
市场信心的恢复不仅在投资人的态度上能看出来,在市场数据里也能反映出来。LP投顾创始人国立波指出,从基金设立的活跃度来看,虽然去年整体是下降的,但是在结构上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态势。2024年以来项目制基金大幅减少,更多的资金流向了盲池基金,这说明投资机构更注重长期价值投资了。而且,尽管基金数量减少了,可是募资金额是稳定的,2024年基金认缴规模达到1.59万亿元,和2023年差不多。“这个数据说明行业头部化趋势在加剧,资金正在加速向优质机构集中,这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国立波还提到,在退出端,IPO、并购和S交易也有积极的信号,近期有企业陆续过会,并购贷款政策不断优化,S交易市场活跃度提高了,国资S基金和金融机构的参与度明显增加。他预计,随着IPO常态化发行的恢复,2025年创投市场会更加活跃,整体形势向好。不过,国立波觉得,市场不会一下子爆发式增长,而是会呈现稳中向好的结构性变化。
从行业周期的角度来看,这个趋势也符合市场的自然规律。方建华说,任何行业都有它自己的周期。2020 - 2021年是股权投资的高峰期,过去两三年是调整阶段,现在行业正处于从底部反弹的关键时期。除了行业自身的周期,政策层面的利好也给市场注入了信心。去年以来,一系列精准的政策措施出台,给创投行业带来了暖风。此外,一二级市场的联动效应也不能忽视,二级市场对科技股的热情很高,科技型企业上市更顺利了,这些都给一级市场投资者带来了更大的信心和更明确的预期。
一级市场真的回暖了吗?投资人:长期向好。
在最近的一次公开讲话中,倪正东直言,创投市场真的在慢慢恢复了。
在投资方面,大家开始活跃起来;在募资方面,很多创投人参加座谈会,都知道领导正在想新的政策来解决募资难题;在退出方面,2025年也会有所改善,IPO不会一再放慢速度,港股会有一个小高潮。最近标志性的事件就是港股蜜雪冰城超额认购超五千倍,1.77万亿的资金认购创造了历史,就算消费公司不在A股上市,去香港IPO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创投行业在低谷里待了三年,是时候向上发展了。”他感叹道。
在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投资人看来,一级市场的回暖是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也是大势所趋。就像方建华说的,一级市场目前的发展势头长期向好,“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科技创新,创投行业作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
国立波也表示,从各方面的数据来看,今年创投市场会更加活跃,整体情况也会更好。但他也指出,仍然有一些难点和堵点急需解决。
例如,在政策端,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快对创投机构实行差异化管理的落地,合理设计国有投资机构的绩效评价和容错机制等;推动深化让利和返利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化资本参与;此外,税收政策、S交易估值定价机制等也需要进一步细化并且落地。
而在退出端,国立波指出,IPO常态化发行是恢复创投行业信心的关键,“一定要尽快实现IPO的常态化发行,这样才能形成一级市场从发掘项目价值、投资,再到培育上市退出的良性闭环。”
方建华站在投资机构的角度指出,经历了这一轮周期,VC等机构也要积极转变,才能适应现在的新形势。要打破只做财务投资人、布局赛道的路径依赖,要培养自己的产业视角和专业能力。
他打了个比方,以前很多平台型基金就像“空军”,只盯着热门的头部项目,并没有深入去了解产业和其中蕴含的创新技术;相比之下,现在的VC、CVC等机构更应该像“海军”,是真正懂产业的资本,能够从产业的视角去挖掘、发现那些在海面下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然后去培育、帮助它们发展,最终真正实现“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目标。
在低谷中积蓄力量,借着春风突破困境。不管怎么说,一级市场回暖的大趋势已经开始了。从政策的精准支持到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从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到投资机构的专业化转型,种种迹象表明,创投行业正在走出过去三年的低谷期,很多积极的因素正在汇聚。虽然挑战还在,但是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行业周期触底反弹,科技创新带来无限可能,这些正在重塑一级市场的生态格局。
本文总结了创投行业正从三年低谷期向上发展,投资人忙碌、创业者活跃、机构有人才需求等是市场回暖的表现。明星项目带动、政策利好、行业周期规律等是市场信心恢复的原因。同时也指出行业存在难点堵点,如政策端需优化,退出端IPO常态化是关键,投资机构也需转型适应新形势等,但总体趋势是积极向上的。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1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