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预算改革在安徽:一场财政资金分配的革新之旅

零基预算这一概念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首次出现,重点介绍了安徽省在零基预算改革方面的先行探索和取得的成果,包括“挤”出无效资金并高效利用、企业获得更多资金支持、改革的具体步骤如“破基数”“清政策”等,还有化“零”为“整”对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以及将“资金”变为“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内容。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出现了“零基预算”这个词,表述为“开展中央部门零基预算改革试点,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在支出标准、绩效评价等关键制度上积极创新。”

那零基预算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讲,它改变了财政资金的分配模式。以前部门预算是以各部门上一年的预算为基数,再向上进行浮动的。可是改革之后呢,这个“基数”就不存在了,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计算。

在零基预算改革这条道路上,安徽省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早在2022年6月,安徽省就拉开了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帷幕。到了2023年,这是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的第一个完整年度,仅仅是省级就“挤”出了多达80多亿元的无效财政资金。

把这些“挤”出来的资金,精准地用在刀刃上、关键的地方,这样一来就提高了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和使用效益。更多的资金投向了民生保障、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重要领域,让每一分钱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安徽见行科技有限公司战略支撑中心主任张棋瑞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说:“去年,我们见行科技承担的一项省科技创新攻关项目得到了财政支持,这个经费创下了公司成立以来获得的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最高纪录。”

省财政厅预算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省财政部门将会打造零基预算改革2.0版,进一步在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推动财政金融协同发力。”

一切归“零”。零基预算改革就像是一场勇于刀刃向内的攻坚改革,它的成果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

张棋瑞激动地对记者说:“改革之后,关键领域的企业能够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了。我还记得在改革之前,每年获得的政府资金支持最多不超过300万元。但是去年我们见行科技承担的‘高稳定多自由度纳米级驱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省科技创新攻关项目获批了800万元的财政经费支持,这极大地缓解了企业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的资金压力。”

在安徽,像见行科技这样受益于这项改革的企业有很多。支持资金体量成倍的增长,让众多的企业家、创业者、科研人员都为之振奋。

那么安徽是如何全面开展并且深入推进这项改革的呢?

第一步就是“破基数”。以前各部门预算以上一年预算为基数向上浮动的这种旧方式,很容易导致一些预算部门去“护盘子、守基数”,这样一来,在支出政策里就存在很多低效、无效的政策。

“清政策”是“破基数”的突破口。安徽省全面清理了省级的185项支出政策,将以前的“只增不减”变为“能增能减”,预算部门的项目数和改革之前相比下降了22%,清退压减的资金达到88.7亿元。

在这之后,为了把有限的财力尽可能地聚集起来,更加聚焦于大事要事。安徽省创新编制了年度重点保障事项清单,按照“先谋事、再排钱”“上清单、再花钱”的原则。从2023年起,一个政府部门如果要申请资金,就必须提前谋划项目,并且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然后财政部门再统筹安排资金。

通过一切归“零”、“先破后立”的方式,非重点、非刚性的支出明显被压减,超期项目以及其背后的支出政策被逐个清理,“该保必保、应省尽省”成为了一种新常态。

化“零”为“整”。

张棋瑞告诉记者:“零基预算改革之前,各种各样零散的科技项目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光是配合项目申请就耗费了我们企业科研人员大量的精力。”他还说,改革之后,企业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各归口部门的科技攻关项目得到了优化精简,企业申请项目变得更加方便,一眼就能看明白。

张棋瑞的这种感受是有依据的。在改革之前,各个领域的政策、资金、工作都是“画地为牢、各自为战”的。以财政资金的整合来倒逼政府工作的整合,这正是零基预算改革的效果之一。

改革之后,安徽省探索创新了“牵头 + 配合”的财政统筹整合资金专班运作机制,让政策聚焦在同一个任务上、资金投向同一个领域、工作聚力于同一个目标。

2023年,在产业、科技、民生、政务信息化等领域,安徽省将以往分散在各个部门使用的财政资金统筹整合为省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省科技创新攻坚专项资金、“数字安徽”专项资金等10个专项资金,由10个部门牵头实施,并且组建了10个资金使用工作专班。到了2024年,又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千万工程等领域,新增了5个统筹整合资金工作专班。

省财政厅预算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各个部门之间打破了传统的壁垒和利益屏障,通过协同合作提高了预算决策和执行的效率,也推动了政府部门行政效率的提升。”

“资金”变“基金”。

在零基预算改革之前,很多财政资金都是直接补贴的,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不够。现在,安徽省通过政府引导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利用政府的力量撬动市场的力量。

安徽省从原有的产业领域直接补助、无偿补助专项资金中,按照“一产业一基金”的模式,统筹了162.1亿元,用来支持组建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设立了16只母基金,用市场化的方式募集更多的资源,支持全省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计划统筹500亿元,撬动1500亿元的社会资本,打造总规模达到2000亿元的基金丛林。

市场经营主体也因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更多的企业获得了基金投资,并且在政府投资的带动下,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入。省财政厅的数据显示,16只母基金共设立子基金142只,母子基金累计投资项目686个、投资金额349.22亿元,实现了对全省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企业生命周期的全覆盖。

此外,安徽省还组建了省国有金融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基金的出资和运营,采用专业的打法管理基金运营,面向全国遴选专业机构投资运作,提升了基金的专业化水平,财政资金撬动比例达到1∶4.38。

省财政厅预算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零基预算改革起到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下一步,将会进一步推动零基预算改革向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更有效率地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府效能。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政策资金的供给效率和市场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将会持续提高。(记者 朱卓)

文章阐述了零基预算概念及安徽在零基预算改革方面的诸多成果,包括在资金利用效率提升、企业资金支持增加、改革的具体操作如“破基数”“清政策”等,以及在资金整合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强调随着改革深入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府效能。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0894.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3月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