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受到媒体广泛关注的大事,一是特朗普可能在未来几周内实施新的旅行禁令,可能涉及部分穆斯林国家旅客;二是在美国的24万临时乌克兰移民将在几周后被驱逐。通过这两件事展现美国的移民相关政策走向及其背后的影响等。
当下,有两件大事吸引了媒体的目光。
首先,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正在思考在接下来的数周内推行一项新的旅行禁令。这一禁令很可能会把部分穆斯林国家的旅客作为针对目标。据路透社消息,特朗普政府正在筹备新政策,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公民预计会受到影响。这和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实施的旅行禁令有相似之处,之前的禁令针对的是七个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的旅客入境,而且最终还得到了美国最高法院的支持。
回顾过去,特朗普在2017年初颁布了“旅行禁令”(Travel Ban),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也门、利比亚、索马里和苏丹这七个穆斯林国家被列入限制入境名单,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这一政策最初被多个法院阻拦,但是在2018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该禁令符合宪法,于是禁令得以实施。然而到了2021年,乔·拜登上台之后,废除了特朗普的旅行禁令,恢复了受限国家旅客的入境权利。拜登政府强调这一决定是基于“美国价值观”和“移民多元化”的考量,但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美国边境危机由此加剧,这成为美国最大的政治矛盾之一,民众对此也极为不满。自从拜登废除禁令之后,大量非法移民涌入,南部边境的压力急剧上升,不仅治安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美国民众对政府移民政策的质疑声也更大了。
特朗普政府在竞选期间就承诺,如果再次入主白宫,将会扩大旅行禁令的范围,尤其是针对加沙地带的人员,以应对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之后的安全风险。据路透社援引三位知情人士的消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几乎肯定会被列入新的禁令名单。此外,2017年首次实施禁令的七个穆斯林国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也门、利比亚、索马里、苏丹)也可能再次受到影响。目前,特朗普的安全团队已经完成了针对外国入境者的风险评估,预计新的旅行禁令最快会在4月正式公布。同时,特朗普预计在今天下午宣布多项行政命令,加快推进移民管控政策。在他首个100天执政计划里,移民政策是核心议题之一。新禁令的具体范围和实施细节还在制定之中,不过特朗普政府已经发出明确信号:将会以国家安全为由,加强对穆斯林国家以及中东旅客的入境审查。
另外,还有一件与移民以及乌俄战争相关的事情引起了极大关注。
据悉,在普京发动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时逃往美国避难的数十万乌克兰人最快将于4月被驱逐出境。一位特朗普高级官员和三位熟悉此事的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总统计划取消大约24万名在美国避难的乌克兰人的临时合法身份。在特朗普上周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椭圆形办公室会面时公开争吵之前,撤销对乌克兰人临时身份保护的计划就已经开始了。消息人士称,这是特朗普政府努力剥夺180多万移民合法身份的一部分,这些移民都是根据拜登政府发起的临时人道主义假释计划获准进入美国的。
在采取这些行动之前,白宫暂停了与乌克兰的情报共享,并且切断了美国的所有军事援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经在本周释放出和谈和签约的意愿,最早在下周双方就会有新的消息报道。自2025年2月乌俄战争开始以来,美国为乌克兰提供了重要情报,现在人们担心乌克兰将在几周内耗尽美国军事物资。上周五,乌克兰领导人在没有签署期待已久的矿产协议的情况下被请出白宫,美乌关系似乎濒临崩溃。周二晚间,泽连斯基写信表示,他已准备好在特朗普“强有力的领导”下工作,希望在他们“令人遗憾”的椭圆形办公室争吵之后可以改善关系。特朗普在当晚的国情咨文演讲中也对乌克兰领导人的话表示赞赏。周三,美国通过暂停与乌克兰的情报共享向泽连斯基施加压力,在三年战争中誓言与乌克兰站在一起的英国,也被禁止与基辅共享华盛顿的情报。有关俄罗斯意图和军事动向的情报对乌克兰的防御至关重要,也是美国和其他西方盟国支持乌克兰的有力证明。
(2025年3月6日星期四,乌克兰基辅,美国大使馆前,人们参加向美国政府发出的集会,请求帮助释放被俄罗斯关押的乌克兰战俘。)国家安全顾问迈克 - 华尔兹(Mike Waltz)周三表示:“我们已经后退了一步,正在暂停并重新审视这一关系的方方面面。”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翰 - 拉特克利夫(John Ratcliffe)称暂停行动为“暂停”,并说“我们必须知道,双方都在真诚地谈判,以实现部分和平,然后是永久和平。”
当天汇率:1美元 = 7.24人民币。
特朗普可能推行新旅行禁令以及24万乌克兰临时移民将被驱逐这两件大事。在旅行禁令方面,回顾了之前禁令的情况以及新禁令的可能范围和影响因素等;在乌克兰移民驱逐事件上,阐述了这一事件的背景、与美乌关系变化等的关联。这两件事都反映了美国在移民政策和国际关系方面的重大调整和走向。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0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