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侧AI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重点阐述了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在MWC上对于端侧AI的观点。包括端侧AI性能提升的驱动因素、联想在端侧AI方面的布局,如推AI PC等举措,同时也提到了端侧AI的局限性以及联想提出的混合式AI概念,最后还涉及联想端侧AI在消费市场和企业市场的情况以及对于AI PC价格的回应等内容。
衡宇从MWC现场发回报道,如今端侧AI的热度持续高涨,从1月的CES一直燃烧到正在进行的MWC。不过这仅仅是端侧AI发展征程的开端,距离竞争白热化、价格战的开启还为时尚早。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个人主题演讲(keynote)中提到,算力增强和模型优化二者叠加,有望在未来12个月让端侧AI的整体性能提升3倍。演讲结束后,他还坦言:“在短期内这还是一个保守的估计。”他指出,有两个因素在驱动端侧AI的性能,其一是算力,其二是模型效率。就算力而言,尽管摩尔定律似乎停滞(也有人认为是失效了),然而当AI芯片重新激发市场活力时,摩尔定律不但不会停止,甚至可能加速。从模型效率来看,DeepSeek就是一个极为直观的例子。在各种创新的综合作用下,同样是7B参数模型,DeepSeek却表现得更为高效、精准且速度更快。(值得一提的是,2月25日,联想发布YOGA 2025系列新品,在本地部署DeepSeek - 7B,成为全球首家在终端设备上部署此规模大模型的厂商。)杨元庆还谈到,他观察到其他AI相关企业对端侧AI的预估“可能比我还激进”,大概在12 - 18个月内实现十倍数的增长。端侧AI已然站在了风口浪尖,联想迈出的第一步便是“推AI PC”。无论各方对于具体数值的推演预测如何,不可否认的是端侧AI势头强劲且势不可挡。并且随着DeepSeek以及后续类似的“鲶鱼”们的出现,端侧AI的发展趋势虽然能够明确是在不断加速,但又难以精准描绘其前进的轨迹。那么,在端侧AI快速发展的预期下,面向端侧AI的战略或者业务该如何规划呢?联想集团的掌舵者直接给出答案:首先就是推广AI PC。AI PC的本质在于能够运行本地部署的大模型,对于使用者来说,它具备足够的便捷性和安全保障机制。联想无疑是全球PC领域的龙头老大,也是AI PC赛道的率先提出者和发布者。来到MWC 2025后,我们发现联想或许还会成为当之无愧的AI PC领域的“卷王”——在CES和MWC上,联想分别发布了AI PC新品,一款是卷轴屏AI PC,另一款是外折叠屏AI PC。这在所有参加这两场展会的展商中是独一无二的。这两款产品无疑是这两场全球展会中AI PC的焦点产品,但它们仅仅是联想“推AI PC”这一策略的冰山一角(前者6月量产,后者还属于概念机)。面对消费级市场,联想在11个月前就发布了旗下第一代AI PC,杨元庆在MWC现场又表示,很快就将发布全新一代产品。届时大家将会看到本地人工智能推理能力的巨大飞跃,其水平可与OpenAI o1 - mini相媲美,而成本却大幅降低。如果把目光放长远些,杨元庆认为:“三年以后,80%以上的PC都是AI PC。”2个月前的CES上,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智能设备业务集团(IDG)总裁Luca Rossi明确表示,AI PC的换机潮即将到来,关键时间点就是2025年。从联想自己的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年底,联想AIPC已经占据PC的15%,提前完成计划中2025年占据10%的目标。MWC现场,杨元庆还提到,AI PC只是联想布局端侧AI的第一步。往后的规划是“让更多的终端变成人工智能的终端”。这里的更多终端包含了一切智能设备(或者更多),无论是手机、手表,还是虽有一定智能能力但算力、智能读取和收集数据能力较弱的戒指等。端侧AI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当前蓬勃发展的AI PC和AI手机。杨元庆表示:“联想在各种终端上面、在各个生态里面都建有自己的开发能力以及经验。我们对Windows的PC、安卓的手机、平板,甚至chrome的生态都有所了解。”这足以成为研究瞬息万变的AI大模型和千变万化的终端形态的基础,从而实现不同形态、不同操作系统、不同生态的跨设备、跨平台、跨操作系统。杨元庆充满底气,因为联想有这个能力。他还补充道,AI的核心是数据,数据是智能的前提,当然算力也不可或缺。当下,端侧AI能力在个人电脑上表现最佳,而产生数据最多的终端则是每个人的智能手机。所以联想在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将两者跨设备连接好,做好交互,统一管理数据,让手机产生的数据通过个人电脑处理,使其产生智能,得到想要的智能化结果,最后反作用于每个人。不过这仅仅是一个中间过程。杨元庆对于端侧AI发展的终极构想是:不管你拥有多少设备,每个人在自己设备上产生的数据都是统一的,这些数据为个人所独有,是个人的财富。(除数据之外),算力也是统一管理的。可以想象一下,在自己的AI PC上,用它的算力来处理自己的数据,用自己家庭的存储和计算来保存这些数据,最终实现联想多次提及的个人AI双胞胎,用AI赋能人,而非取代人。端侧AI虽然是AI和硬件交集下的热门领域,但它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杨元庆斩钉截铁地表示:“端侧的智能绝对取代不了云上的智能。”他进一步解释,以基础模型为依托追求AGI,需要基于全网数据进行预训练,还涉及后训练阶段以及众多工程优化,这需要大量的算力,而端侧只能进行推理应用,这意味着两者服务的方向不同。在应用AI的过程中,私有化的内容要有私有化的处理方式,但现在人们往往希望两者兼得,对待AI也不例外。必须要同时满足有效性、效率、响应速度、安全/隐私保护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这与联想早在2023年Tech World大会上提出的“混合式AI”相呼应。其核心逻辑是通过本地化部署的智能终端(如个人电脑、手机)和私有云,结合公共大模型能力,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实现个性化AI服务,这是一种兼顾联想在硬件领域传统优势以及AI时代对数据安全和效率双重需求的策略。从战略概念提出,到2024年落地(发布AI PC及智能体),再到2025年年初在MWC对混合式AI的展示,短短一年半时间,曾经遥远的目标已经近在咫尺。不得不说,联想在端侧AI这个命题上,不仅思考得很早,在想清楚端侧AI的局限性后,布局和进展的速度也很快。联想的端侧AI业务既面向消费市场,也面向企业市场。不过,作为消费者中的一员(还是对价格较为敏感的人群,doge),会发现市面上所有AI PC的定价都高于普通PC。对此,杨元庆的回应是:在本地部署和运行私有大模型,虽然需要高端电脑,购买时价格较高,但未来运行的时候是没有成本的,顶多消耗一点电费(笑),这也是端侧智能能够推动并且更加普及的一个原因。
文章围绕端侧AI的发展展开,重点讲述了联想在端侧AI发展中的诸多举措与观点。包括联想对端侧AI性能提升的预测、推AI PC的战略、对端侧AI局限性的认识以及混合式AI概念的阐述,还涉及联想端侧AI在不同市场的情况和对AI PC价格问题的解答等,全面展现了联想在端侧AI领域的布局与思考。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0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