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为提升营商环境出台8.0版行动方案,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积极落实,以提升企业感受为重点,通过深化市场准入改革、拓展智能应用场景等方式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其中重点介绍了名称智能帮办系统给企业带来的便利,如企业取名从难到易,从分散办理到集成协同提高办事效率,以及未来通过双向反馈让智能帮办更聪明等内容。
上海市致力于提升企业感受,积极构建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为此制定并推出了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深刻领悟上级指示精神,严格对照《行动方案》,将企业的感受置于首要位置。不断深入推进市场准入方面的改革,拓展“政务服务+人工智能”这一应用场景的运用,提高市场准入登记的便利性,推动智慧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从而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企业取名方面,实现了从“无米之炊”到“自助大餐”的转变,企业不再为取名发愁。市民魏女士就率先体验到了“名称智能帮办系统”的便利之处。在2025年2月18日那天,魏女士尝试了自己准备的所有企业名称,可是都没有通过核验,当时她几乎绝望了。后来,她找到施文英服务企业职工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施文英工作室”)寻求帮助。在工作室成员的推荐下,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打开了名称智能帮办系统,输入关键字之后,页面马上就弹出了一批可供选择的字号,最后魏女士选定了“上海欣顺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企业字号并提交了申请,当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魏女士事后表示:“这太神奇了,以前给企业命名的时候自己绞尽脑汁,试了好多名字也不一定能成功,现在只要提供几个关键字,系统就能自动生成名称,而且语义都很‘吉祥’,实在是太方便了。”还有更让她惊喜的,以前添加经营项目的时候都要仔细考虑,生怕遗漏某个项目,而在2024年浦东新区推出优化照面记载、部门信息共享、个性化自主展示的经营范围登记改革之后,企业只需登记主营项目、许可项目,像高桥松饼、三林崩瓜、上海绒绣之类的特色小项,都可以通过“经营范围自主展示”自行添加,并且可以“零跑动”完成经营范围的调整。
从“分散办理”到“集成协同”,智能帮办服务的受益面不断扩大。浦东新区第十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称,以前协助企业申报名称的时候,需要企业提供很多字号,然后录入系统进行比对,比对不通过就得重新发起申请流程,这样反复操作非常浪费时间,还经常要找注册登记方面的“老法师”帮忙。现在名称智能帮办系统上线之后,输入企业预选的字号,如果比对不通过,系统会智能推荐其他可选字号,直接选取就可以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像第十投促中心这样的变化越来越多。施文英工作室通过持续深化名称智能帮办,牵头建立了覆盖各业务受理点以及各街镇招商机构的“问题快速处理服务矩阵”,多方联动、共同解决问题、快速响应,持续为企业提供及时、专业、便利的服务,累计已经解决了6千多次问题;其中,通过“服务矩阵”,运用名称智能帮办系统,已经为48家企业解决了取名难题。
从“功能叠加”到“智脑联动”,双向反馈让智能帮办“更聪明”。施文英工作室接下来的任务是如何让AI系统“更聪明”。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工作室将通过服务矩阵,继续开展重点企业咨询提前介入服务,对于重点服务企业或者重大项目,提前介入、专人对接,整合浦东的政策优势,为经营主体提供精准、可靠、集成高效的服务。此外,浦东市场监管局还将与浦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合作,通过数据投喂和信息强化训练,把政务服务数字人“小浦”纳入服务矩阵,“小浦”在与经营主体互动交流、回答问题的时候,引导经营主体使用名称智能帮办系统,享受浦东的确认制、经营范围等改革红利。整个“服务矩阵”在反馈企业问题需求的同时,也会做好用户意见收集工作,定期汇总分析,推动AI大模型算法迭代升级,持续优化企业名称申报、经营范围申报的便利性,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场景,不断提升企业的满意度,优化营商环境。
浦东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分局的负责人表示:“现在是政务AI的时代,通过全程网办、线上线下智能帮办、政务服务数字人全天候应答,我们希望企业能够感受到技术带来的服务能级提升,对营商环境有更好的感受度和体验度。”并且还现场颁发通过Ai智能帮办系统核发的营业执照。
本文总结了上海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努力,重点阐述了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为落实行动方案,利用智能帮办系统在企业取名、办事效率提升以及让智能帮办更优化等方面的举措,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满意度,也展现了政务AI在营商环境优化中的积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9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