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试图阻止OpenAI转变为营利性企业的相关事件,包括他的请求被驳回、双方之间的法律纠纷、背后的理念分歧以及权力争夺等多方面情况。
财联社3月5日讯(编辑 卞纯),据媒体报道,在加州,一名联邦法官于周二驳回了埃隆·马斯克提出的阻止人工智能初创公司OpenAI转变为营利性企业的请求。这一事件看似简单,实则背后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交织。
法院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马斯克未能拿出足够的证据来支撑他的请求。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马斯克在整个事件中就彻底失败了,法庭文件表明,马斯克针对OpenAI诉讼的其他方面仍然能够继续推进。这就像是一场棋局,虽然一子落错,但还有其他的布局等待着他去操作。
OpenAI的创立离不开马斯克的身影,在2015年,他与山姆·奥尔特曼等人共同创建了OpenAI,最初,OpenAI的定位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然而,后来马斯克却离开了这家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年来OpenAI一直努力朝着营利性企业转型。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开发最佳人工智能模型需要海量的资金,而转变为营利性企业似乎是获取这些资金的一种可行途径。
OpenAI在重组为营利性企业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一个重要的阻碍就来自马斯克。由于理念上的分歧,再加上可能存在的权力争夺等因素,马斯克于2018年离开了OpenAI。如今,他和奥尔特曼已然成为了主要的竞争对手。这种角色的转变在商业领域并不罕见,但在人工智能这个充满无限潜力和竞争的领域,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去年11月,代表马斯克及其创立的AI公司xAI的律师向法院申请了一项初步禁令,目的是反对OpenAI转变为营利性企业。这一行为标志着双方之间的法律纠纷进一步升级。其实,这场纠纷早在2024年3月就已经开始了,当时马斯克就起诉OpenAI违反合同和信托义务。
回顾整个事件的发展历程,去年3月,马斯克在旧金山州法院起诉OpenAI,随后又撤回了诉讼,几个月后,他又重新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到了11月中旬,马斯克更是扩大了起诉范围,指控微软和OpenAI违反了反垄断法。他指出OpenAI要求其投资者不能投资竞争对手公司,这其中就包括他的xAI公司。
在去年12月,马斯克在X帖子中言辞激烈地将OpenAI转变为营利性企业的努力描述为“彻头彻尾的骗局”,并且声称“OpenAI是邪恶的”。面对这样的指责,OpenAI也进行了回击。他们表示,在2017年的时候,马斯克不仅想要而且实际上创造了一个营利性组织,这是作为公司拟议的新结构的一部分。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OpenAI还透露,为了在2025年迈向新的营利架构,他们将创建一个公益公司来监督商业运营,并且取消一些非营利性限制,从而让公司更像是一家高增长初创公司。他们解释说:“大公司现在在人工智能开发上投入了数千亿美元,这表明OpenAI要继续完成这一使命,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需要筹集比我们想象的更多的资金。” OpenAI董事会当时在一篇帖子中如此写道。
上个月,由马斯克牵头的一个投资者财团提出以974亿美元收购OpenAI的控股权。马斯克的律师Marc Toberoff当时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希望OpenAI能重返开源、以安全为中心的发展道路。然而,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随即在X上拒绝了这一提议,他认为马斯克此举只是为了“减缓竞争对手的发展速度”。几天后,马斯克在一份法庭文件中表示,如果OpenAI停止向营利性实体转变,他将撤回其收购提议。这一系列的事件就像一部充满悬念的连续剧,每一个情节都牵动着人们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以及商业竞争格局的关注。
本文总结了马斯克阻止OpenAI转变为营利性企业过程中的一系列事件,包括请求被驳回、双方的法律纠纷、背后的理念分歧与权力争夺,以及马斯克的收购提议等内容,这些事件反映出人工智能领域竞争与发展背后复杂的商业和理念博弈。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9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