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马尔康市养护院院长格西王姆分享自己的养老工作经历。从18岁成为护理员时的青涩与克服困难,到后来成为院长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再到敬老院的发展变迁以及护理队伍的不断专业化等内容。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庄重的人民大会堂盛大举行。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马尔康市养护院院长格西王姆讲述了自己的故事。18岁的时候,正好赶上马尔康市敬老院成立,她应聘成为了一名护理员。刚工作时就遇到了棘手的问题,给一些老人洗澡时,老人不太愿意,她自己也有点难为情。于是,她灵机一动,拿出自己的裙子让老人穿上,就这样成功地给老人洗了第一次澡。随着这样的次数增多,一次又一次,老人逐渐感受到了她的真诚,她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熟练,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在日常工作中,她每天都过得十分忙碌且充实,每天都要查房、给老人整理床铺、喂老人吃饭、给老人洗澡、打扫卫生等。就这样,时光匆匆,十几年就过去了,如今的她在很多方面都很能干,通下水道、换灯泡、做手工等,就像四川话说的那样——样样“得行”。
格西王姆还提到,在2019年的时候,她被聘任为敬老院的院长。从那时起,如何为老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老人们度过幸福的晚年,就成了她下定决心要做好的事情。为了提高照护技能,她秉持着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不熟就练的态度。日子一天天过去,在如何为老人翻身、喂饭、拍背等方面,她都总结出了自己的技巧,并且成功取得了民政部门的养老护理员资格认证。她还带动院里的护理人员一起学习进步,并且为老年人开展绘画课、手工课、舞台剧、集体生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甚至还帮助三对老人补办了婚礼。
格西王姆介绍说,到了2024年,敬老院搬到了新的地址,这里的基础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而且,敬老院还与阿坝州藏医院联合开设了门诊,这使得老人不用走出敬老院就能够享受到医疗服务,老人的健康有了坚实的保障。今年,院里又迎来了两位学习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科班生,这让护理队伍更加专业了。
最后,格西王姆表示:“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会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用我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为更多的老人带去幸福与安宁。”
本文总结了全国人大代表格西王姆在养老工作中的历程,从最初成为护理员时面临的困难与解决办法,到担任院长后的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包括提升自身技能、带动团队学习进步,再到敬老院在基础设施和医疗服务方面的发展,以及护理队伍的专业化,展现了她在养老事业中的奉献精神。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9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