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24年以工代赈政策的实施成果,包括吸纳带动的低收入民众数量、发放劳务报酬的金额,以及在不同项目中的具体实施情况等内容。
中新社1月26日消息,北京传来重磅新闻。中国国家发改委于当日对外公布,在2024年期间,中国积极推行以工代赈政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一政策使得全年累计吸纳带动的低收入民众务工就业人数达到了332万名,和上一年相比,增长率高达31%。与此同时,发放的劳务报酬也达到了478亿元(这里的货币单位为人民币,下同),较上一年同比增长32%。
所谓以工代赈,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特殊的扶持政策。在这种政策模式下,政府会进行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建设,而那些需要接受赈济的民众可以参与到这些工程建设中来,从而获得劳务报酬,这种方式取代了直接进行救济的传统模式。
据相关消息介绍,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通力合作,下达了2024年度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15亿元。这个数额相比2023年度增加了6亿元。有了这笔投资的支持,相关省份得以开展2726个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在这一整年里,累计吸纳了36万名特定人群务工,这些人群包括农村脱贫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受灾民众以及其他低收入群体。并且发放的劳务报酬达到了41亿元,在中央投资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30%。
不仅如此,在2024年的时候,各地在不同层级的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中广泛推行以工代赈政策。这些工程项目涵盖了国家、省、市、县四级,总共有1.2万个。通过这些项目,累计带动了246万名低收入民众在就近的地方就业,发放的劳务报酬高达394亿元。就像河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份,它们在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东北地区以及积石山地区的1149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中,大力推行以工代赈政策。这一举措使得全年吸纳了16.5万名受灾民众在自家门口就能够就业,为当地民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生活保障。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是,在去年的时候,30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积极行动起来。他们在1.2万个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总共吸纳了50万名农村低收入民众就地就近就业,发放的劳务报酬达到了43亿元。
最后,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将会在各类重点工程项目以及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继续大力推广以工代赈这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目的就是要持续不断地扩大就业吸纳容量,增加劳务报酬的发放规模,从而进一步发挥以工代赈在稳定就业、增加收入以及促进消费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完)
2024年中国以工代赈政策成效显著,在多个项目类型中吸纳众多低收入民众就业并发放大量劳务报酬。国家发改委将继续推广该政策以发挥其在就业、收入和消费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