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日产在3月1日于广州长隆举办的以“最家”为主题的技术发布会,会上展示了其新能源转型的多项成果,包括“天演架构”等核心技术。同时提到东风日产在国内新能源竞争下加强本土化战略,与众多中国高科技企业合作。还阐述了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的压力,东风日产计划通过新能源车型布局提振市场表现,但在自主品牌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其依托“天演架构”的新车型能否成功还有待市场验证。
在汽车领域的发展浪潮中,东风日产始终有着自己独特的理念。“家,是我们技术创新的原点,也是我们坚守的造车初心。”这一理念深深烙印在东风日产的品牌定位以及新能源技术研发思路之中。3月1日,在广州长隆,东风日产以“最家”为主题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技术发布会。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周锋在发布会上表明了这一理念的重要性。
此次发布会可谓是东风日产在新能源转型方面成果的大展示。其中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的创新成果。从动力系统到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都有着亮眼的表现。比如全新新能源架构“天演架构”、14合1智能电驱、AI零压云毯座椅、端到端大模型赋能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还有全域智能防晕车技术等,这些成果都是东风日产在新能源转型道路上的坚实步伐。
“天演架构”无疑是此次发布会的重磅成果,也是东风日产新能源转型的关键支撑。据官方介绍,这一架构为东风日产全栈自研的新能源技术平台,具有三大核心优势:“超高安全效率”“超强兼容延展”“越级智能舒适”。就兼容性而言,它的覆盖范围相当广泛,涵盖2700mm - 3150mm轴距区间,无论是轿车还是SUV等不同车型都能适用,并且能匹配纯电、插电混动(PHEV)、增程等多种动力形式,充分展现出其灵活性与拓展性。
在国内新能源和智能化赛道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东风日产敏锐地意识到本土化战略的重要性。于是,它宣布以开放的姿态与中国高科技公司全面合作。目前,其合作伙伴阵容强大,华为、Momenta、高德地图、百度、科大讯飞等行业领先企业都在其中,这一举措旨在加速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技术的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东风日产与华为早有合作意向。早在去年,双方就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鸿蒙座舱及生态建设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同时推动东风日产自研的Nissan OS与华为座舱系统的融合。另外,在智能驾驶领域,东风日产与Momenta携手合作,致力于打造基于端到端智驾大模型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并且计划在即将发布的新车上率先搭载全场景NOA(领航辅助驾驶)。
近年来,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处境较为艰难。就拿2025年1月的数据来说,日产汽车(包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业务)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4.54万辆,同比下降约30.79%。其中,东风日产(包括日产、启辰、英菲尼迪品牌)销量4.36万辆,整体表现低迷。在此背景下,东风日产将希望寄托于新能源车型的密集投放来提振市场表现。到2025年,其新能源产品布局将涵盖纯电、增程、PHEV等动力形式,首款纯电车型N7预计于4月份开启预售,并搭载东风日产与Momenta合作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从市场数据来看,2018 - 2024年期间,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急剧下降,从60%骤降至32%。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主品牌凭借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领先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中信证券的研报指出,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决策滞后,从而错失了2020 -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的市场红利。面对这种市场变化,东风日产等合资品牌采取了双线策略。一方面,大幅下调燃油车价格,试图以价换量;另一方面,加快智能化转型,与华为、Momenta等中国科技企业合作,期望借助本土科技力量迅速补齐智能驾驶短板,提升新能源产品竞争力。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起,包括一汽 - 大众、上汽通用在内的8家以上合资品牌将陆续推出搭载高速NOA和城市NOA功能的智能驾驶车型,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然而,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转型之路布满荆棘。与此同时,比亚迪、小鹏、吉利等自主品牌也在加速推进智能驾驶新车型的落地,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在这样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东风日产依托“天演架构”推出的新车型能否真正打开市场,实现销量增长,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本文总结了东风日产在新能源转型方面的成果展示、战略布局以及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东风日产在技术上有诸多创新成果如“天演架构”等,战略上与中国高科技企业合作,但合资品牌整体在中国市场份额下降,东风日产自身销量也面临低迷。在众多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的竞争下,其新能源转型成果能否带动销量增长还需市场进一步验证。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9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