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午东营市中医院多科室联合成功抢救一名90岁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事件,过程惊险,包括手术中的突发状况以及医护人员的应对措施等内容,最后患者转危为安,也体现了医院高效的救治体系。
2月25日上午,在东营市中医院里,一场扣人心弦的“生死营救”大戏悄然上演。急诊科、心病一科、血管介入科等多个科室齐心协力,如同紧密咬合的齿轮一般协同合作,开启了一段拯救90岁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艰难历程。整个救治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充满了惊险与挑战。当时,在上午9点45分这个看似平常的时刻,医院心病一科值班医生纪东明接到了来自急诊科的紧急电话。电话那头告知,有一名90岁高龄的患者突然胸痛,极有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纪东明医生不敢有丝毫耽搁,火速赶往急诊室。一到急诊室,他就看到老人面色苍白得如同白纸,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额头滚落,老人捂着胸口,满脸都是痛苦的神情。纪东明医生赶忙查看患者的情况,经过心电图检查,基本确定为急性心肌梗死。心病一科和血管介入科反应迅速,立即展开会诊。心病一科主任阚宏亮迅速组建起救治团队,争分夺秒地为患者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治疗方案。阚宏亮主任亲自与患者家属进行现场沟通,他详细地向家属交代了病情的严重性,并且着重强调了手术的必要性,建议马上进行急诊冠脉PCI手术。患者的儿子和家人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同意了手术。于是,救治团队按照紧急救治流程,为患者开启了一条绿色的生命通道。对于急性心梗患者而言,时间简直就是比黄金还珍贵的东西,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着“心肌”的存活,更关乎着患者的生命。心病一科和血管介入科的医护人员们就像在和时间进行一场激烈的赛跑。患者很快就被送进了介入手术室,冠脉造影结果显示,患者的回旋支中段竟然100%闭塞,这就意味着必须立刻进行PCI手术来开通血管。然而,就在手术即将大功告成,支架即将释放的千钧一发之际,意外发生了。患者突然情绪激动起来,身体剧烈地活动,这一动作直接将工作导管以及其他相关器械带出了体外,手术不得不被迫中断。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医护人员们并没有丝毫退缩和放弃的念头。他们沉着冷静,先耐心地安抚患者的情绪,然后尝试重新将工作导管送入血管。可是,难题接踵而至,患者右侧桡动脉存在畸形以及痉挛的情况,导管根本无法进入。于是,医护人员们当机立断,迅速改变策略,尝试穿刺左侧桡动脉。但命运似乎在故意考验他们,患者左侧桡动脉同样是畸形的,手术再一次陷入了绝境。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凭借着医护人员们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手术团队果断做出决定——穿刺右侧股动脉进行手术。在近两个小时的艰难努力之后,他们终于成功地将支架植入到患者的病变血管中,动脉血流迅速恢复,心肌得到挽救,患者终于化险为夷,被从死神的手中抢了回来。“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是你们给了我父亲第二次生命!”患者儿子紧紧握着医护人员的手,满是感激地说道。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患者被安全地送回了心内科病房。此时,患者胸痛的症状已经明显得到缓解,生命体征也十分平稳,正在逐步康复之中。“对患者来说,每一个操作都承载着生的希望;对我们来说,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是一次新的考验。”心病一科主任阚宏亮深有感触地说,“患者的康复与认可,是激发我们不断前行、持续精进技术的动力和源泉。”这位90岁患者成功被救治的背后,体现的是东营市中医院高效的救治体系的强大支撑。这一事件是医院多学科协作、标准化流程以及快速反应机制的生动写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医护人员救治急危重症等高风险患者的高超能力和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东营市中医院将会一如既往地持续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多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和群众的生命健康筑牢坚实的保障。
本文总结了东营市中医院多科室联合抢救90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从患者发病到会诊、手术,再到手术中遇到突发状况及医护人员的应对,最终患者转危为安,体现了医院的救治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医护人员的高尚医德,同时也表明医院将继续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