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工作在2025年的进展与方向,2025年城市更新工作调整部署:重点与挑战

2025年全国城市更新工作展开。先介绍了全国城市更新工作部署视频会议,强调其重要意义。接着阐述城市更新肩负的多重使命,包括应对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同时提到城市更新工作虽取得成效但仍存在不足,如不同城市更新重点应因地制宜。最后指出动态调整和资金筹措是未来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

2025年,全国的城市更新工作迎来进一步的调整与部署,相关的政策和行动方案也逐渐开始落地施行。

就在近日,全国城市更新工作部署视频会议于北京盛大召开。会议着重指出,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开展城市更新工作对于城市发展模式转型、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需求这几个方面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在推进城市更新重点任务的进程中,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确保推进工作有力、有序且有效。

城市更新工作在2025年的进展与方向,2025年城市更新工作调整部署:重点与挑战

2024年11月14日,重庆市民主村二期城市更新项目已经进入到收尾阶段。(这是资料图,由中新社发赵俊超拍摄)

国家为何如此高度重视城市更新工作呢?当前城市更新工作还存在着哪些不足之处呢?未来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又在哪里呢?

城市更新承担着多重任务使命

依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到2024年时,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7%,城市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有了显著的增长,城市化的进程一直在持续向前推进。

然而,与此同时,很多城市也正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挑战,像是基础设施逐渐老化、空间利用缺乏合理性以及生态环境不断退化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城市更新就成为了应对这些难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的总规划师闵希莹,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的时候表示,城市更新在近年来逐步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这是因为城市更新不仅仅能够创造出众多的就业机会,还能够有力地推动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中心城区出现空心化的现象,从而增强城市的活力。

闵希莹说:“当前,城市更新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老旧小区的改造、城中村的整治、中心城区功能的重新塑造、历史街区的保护性修缮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等。同时,还涉及到绿色生态的建设、智慧城市技术的运用以及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工作,逐步实现从增量扩展到存量提升这样的发展转型,从而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城市更新工作在2025年的进展与方向,2025年城市更新工作调整部署:重点与挑战

江苏泗洪正在加速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这是资料图,由中新社发张连华拍摄)

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的首席规划师杨一帆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城市更新不仅仅关系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城市环境的改善,更是承担着激发经济活力、创造就业机会以及推动城市发展转型等众多的使命。随着城市更新行动不断深入推进,更新工作的意义也在逐渐加深,它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城市基础设施、建筑、环境等物质空间的改造与修复,而是扩展到涵盖城市功能、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等各个维度的综合提升,从而构建成一个系统、有机、精明的城市发展模式。

除此之外,城市更新还承担着为城市进行“体检”的重要功能。当前,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已经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全方位查找城市存在的短板问题,从而确定城市更新的重点任务。

在杨一帆看来,城市更新任务的确定既要坚持问题导向,严格做到“无体检、不更新”,通过体检总结发现城市存在的问题,让城市更新任务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同时也要坚持目标导向,充分分析、了解每一个城市的特点,综合考虑其资源禀赋和未来发展战略,明确城市更新在近期和远期的目标以及具体任务。

城市更新工作仍有待突破

2024年,城市更新项目的综合性成效开始逐步显现出来。根据住建部最新消息,2024年我国总共实施了6万多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的投资大约达到了2.9万亿元。

其中,有410多个城市成立了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21个城市设立了城市更新局,从而常态化推进专职管理工作。12个省建立了省级督导机制,7个省将城市更新纳入到省级政府的绩效考核之中。

目前,部分城市更新项目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以重庆市红育坡片区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为例,这个项目于2020年正式启动,历经两年的时间,总共完成了88栋楼的改造工作,惠及到3476户居民,改造的总建筑面积达到了12.6万平方米,总投资为9800万元,并且在2022年7月顺利完工。

改造之后的红育坡片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该项目是由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联合实施的,通过整合社区闲置资源,充分挖掘停车场、农贸市场、广告位等多种盈利点,实现了可持续的运营。同时,项目收益被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造血式”发展的创新路径。

此外,历史文化保护类的城市更新案例同样具有非凡的意义。以南京小西湖片区的保护更新项目为例,这个项目通过将原本封闭的院落改造成为开放的交流空间,为曾经衰败的街巷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南京小西湖片区的更新过程中,不仅保留了367户原住居民,维护了历史街区的生活延续性,还释放了公共建筑空间,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项目探索并践行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老城有机再生模式,成功实现了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生活需求之间的平衡。

尽管当前城市更新在多个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部分专家指出,城市更新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难点和瓶颈,迫切需要在2025年有所突破。

在闵希莹看来,不同的城市由于经济水平、基础设施状况以及居民需求存在差异,城市更新的重点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例如,那些公园绿地稀缺的城市可能会将建设公共休闲空间作为优先考虑的事项,而老旧小区较为密集的地区则需要着重考虑加装电梯、改善住宅条件等方面,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更新工作必须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而不能简单地套用或者复制其他城市已经取得的经验来开展工作。

动态调整和资金筹措是未来的重点工作

2024年下半年,国务院发布了《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在未来五年要将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提升到接近7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变得越发紧迫,急需通过有效的更新措施来提升城市的发展质量,以适应人口增长和居民需求的变化。目前,很多地方已经开始部署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并且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也在逐步完善。

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1个省和9个城市出台了城市更新条例,92个城市出台了管理办法,150个城市发布了指导性文件,城市更新的目标任务和路径也变得日益清晰。

杨一帆认为,城市更新并非是一个有着明确终点的静态目标,而是一个持续进行的动态过程,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以及居民需求的不断演变,更新工作需要持续进行适应和调整。城市更新应该形成一种能够协调城市各方资源和能力,像生命体一样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工作机制,不断地回应人民群众日新月异的各种需求,提升城市的宜居性、韧性和智慧化水平,最终形成一个能够自我调节并且持续发展的有机系统。

为了加速城市更新,资金也在逐步到位。目前,12个省已经设立了专项资金,通过奖补或者贷款贴息等方式提供支持,并且发行了近1000亿元的专项债券。28个城市还设立了城市更新基金,总资金规模已经达到了4550亿元。

闵希莹强调,当前,城市更新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依然是资金的筹措。城市更新与土地财政实现资金回流有所不同,城市更新的回报周期比较长,通常需要8到10年才能够实现成本的回收。政府和国企的财力是有限的,民间资本的参与就显得尤为关键。然而,要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就需要完善政策支持,例如优化土地政策、适当提高容积率等,以此来平衡开发成本与收益。

2025年城市更新工作调整部署相关情况。先阐述其重要意义,接着从城市更新肩负的使命、目前取得的成效与仍存在的不足、未来的重点工作等方面展开论述。城市更新对城市发展意义重大,但不同城市情况各异,工作需因地制宜,目前虽有成果但仍面临挑战,未来动态调整和资金筹措是关键。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59.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1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