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变革:AI数智员工的角色与影响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推出基于DeepSeek开发的“AI数智员工”并应用于多个场景,多地也宣布政务服务接入DeepSeek这一现象。同时探讨了AI政务热潮下政务工作的变化,如政务工作的不断升级,从之前的阶段发展到“AI数智员工”阶段,还阐述了“AI数智员工”与“数字人”的区别等。也提及了基层公务员对这一热潮的态度,以及这一现象对公务员素养的影响,最后强调了AI“上岗”后政务工作服务宗旨不变等内容。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推出了基于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开发的“AI数智员工”,这些员工已经在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多个场景投入使用。无独有偶,很多地方也宣布将政务服务接入DeepSeek。

在这股AI政务的“热潮”面前,有基层公务员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并不担心。专家也指出,“AI政务”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趋势在考验公务员“数字素养”的同时,也有助于减轻基层的工作负担,从而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与水平。

当AI开始“上岗”,政务工作会有哪些改变和不变之处呢?

政务新变革:AI数智员工的角色与影响

这是福田区“AI数智员工”的操作页面,图片来源于福田区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

**政务的升级历程**

“AI数智员工”是政务数字化进程中的一个新阶段。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介绍说,在“AI数智员工”之前,政务工作已经经历了“互联网 + 政务服务”“政务数字人”等阶段的发展变革。“每个阶段都在持续推动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型。”

在“数智员工”出现之前,就已经有地方开始使用“政务数字人”了。

以江西省赣州市行政审批局的“小赣”为例,前来办事的群众可以和“小赣”进行对话,它能够提供业务咨询、资讯推送、服务引导、事项办理等多种服务。

那么“数字人”和“AI数智员工”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黎万义介绍,“AI数智员工”是运用AI技术的智能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超级大脑”。而“数字人”是以虚拟形象呈现的数字化助手,它更侧重于外观和行为的模拟,但是交互能力比较弱,通常缺乏自主智能。

马亮认为,使用“AI数智员工”标志着政务智能服务体系再次升级,在政务工作以及服务流程方面实现了创新。

目前,已经有很多地方宣布政务服务接入DeepSeek,去探索更多“AI政务”的应用场景。

政务新变革:AI数智员工的角色与影响

这是秭归县政务服务中心的“AI员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月18日,在湖北省秭归县政务服务中心,首台AI终端正式开始运行,秭归县的“AI员工”就此诞生。

秭归县政务服务中心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AI员工”其实就是2台人工智能电脑。“根据局机关自有知识库、办事指南,技术人员部署了DeepSeek,现在它能够承担导办工作。”

在福田区“上岗”的70名“AI数智员工”也是基于DeepSeek开发的。根据福田区政府官网的介绍,这些“AI数智员工”公文格式修正的准确率超过95%,审核时间缩短了90%,错误率控制在5%以内。

**公务员素养面临新挑战**

在网络上,这些“AI数智员工”被称为“AI公务员”。与此同时,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公务员”的讨论也逐渐热烈起来。

福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高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70名“AI数智员工”实际上是“70个数字智能体的AI账号”,它们是业务辅助性的工具,并非是完全替代人力。

西南地区某县城财政局的一名90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己对于这股AI政务“热潮”并不担忧。她觉得,政务工作有着明确的法律约束和责任体系,“如果所有的事情都交给AI去做,那么出现问题了谁来负责呢?”

华东地区某市政务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也表示赞同。他告诉记者,平时自己也会使用AI软件做一些查询和公文处理的工作。当提到“AI是否会取代公务员”时,他说“这是不可能的”。

马亮告诉记者,“公务员做出的决定和决策,是具有法定效力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定责任。”政务服务是一种法定责任,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AI数智员工”扮演的是助手的角色,真正做出决策、执行政策的,依然是公务员。

“AI数智员工”的出现,也引发了公众对于公务员素养的讨论。

在马亮看来,这对于很多基层公务员来说是提高人工智能素养的好机会。“有些公务员长期从事填表工作,被称为‘表哥’‘表姐’,AI技术的接入,有助于为他们减轻负担。”

“在未来5到10年,预计不会出现大规模的‘AI公务员’。”马亮分析说,在政务领域,AI在短期内是无法替代人力的。“让技术尽可能在更多的场景应用,为进一步的制度建设和变革做好相应的准备,这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服务宗旨始终不变**

在秭归县政务服务中心,两台“AI员工”缓解了窗口业务办理时排队的压力。

该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群众在高峰期到大厅办理业务时,经常要排很长的队。“这不仅耗费时间,还影响群众的体验感。”

自从部署了“AI员工”之后,窗口的压力得到了缓解。这位工作人员说,“只要机器一开,随时都能办理,即使是中午员工休息的时间也不例外。”

马亮认为,“从群众的角度来看,快速而精准的结果是非常重要的。”AI能够减少公务员和办事群众之间的沟通成本,从而更快地得到结果。

AI“上岗”需要注意技术安全、数据安全以及伦理和法律冲突的问题。黎万义表示,这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进行规范。

2024年9月,福田区在全国首创了《政务辅助智能机器人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每个“数智员工”必须配备“人类监护人”,其输出结果需要经过人工确认之后才能够生效,并且对“数智员工”的监督管理和伦理道德作出了要求。

对此,黎万义表示,上述办法值得各地计划部署“AI数智员工”的政府借鉴。

2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提到,发展人工智能是增进人民福祉的有力手段。人工智能深入到医疗、教育、交通、养老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解决民生难题提供了创新的方案。

马亮称,在实际应用方面,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擦亮眼睛”“边走边看”,而不是看到一个新技术就急着去部署。“这样可能会带来新的‘泡沫’,甚至出现新型的形式主义。”

当提到“AI员工”对政务工作的影响时,秭归县委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AI虽然使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并没有改变。

文章介绍了AI在政务领域的应用情况,如福田区和秭归县等地的实践。阐述了政务工作从“互联网 + 政务服务”到“政务数字人”再到“AI数智员工”的升级过程,以及“AI数智员工”与“数字人”的区别。同时讲述了基层公务员对AI政务热潮的态度,强调了AI在政务工作中只是助手角色,短期内不会大规模取代公务员,且这一现象促使公务员提高数字素养。最后指出AI“上岗”政务要注意安全、伦理等问题,且服务宗旨不变。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496.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3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