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包括产销量的突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如价格战和同质化竞争等。同时,也会阐述在2025年全国两会前夕,政策方面的变化与展望,产业内对于反内卷的共识,以及从产品出海到生态出海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可谓成绩斐然。产销量双双突破3100万辆,这一成绩让我国连续16年稳居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的宝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不容小觑,其产销量均突破1200万辆,连续10年居世界首位。并且,在5G、大数据、AI技术的有力加持下,我国具备高阶智驾功能的新车渗透率不断攀升,按照这样的发展态势,有望在2025年突破65%。然而,在这一系列耀眼的数据背后,汽车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问题。价格战愈演愈烈、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礁石,不容忽视。公开的数据显示,2024年整个汽车行业的利润为4623亿元,相较于上一年,同比下滑了8%。降价潮席卷而来,超过200款新车型被卷入其中,单车的平均降价幅度达到了9.2%。随着2025年全国两会的脚步日益临近,“怎样破解汽车产业的内卷局面,激发创新动力”成为了整个汽车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众多的代表委员以及专家学者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当前正处于汽车产业格局转换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汽车品牌向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时刻,探索出一条“反内卷”的破局之路,积极主动地挖掘新的增长空间,是汽车产业必须要解答的问题。在政策方面,2024年,在诸如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呈现出火热复苏的态势,汽车消费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增换购逐渐成为存量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近年来最为优越、最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向记者这样说道,中国汽车产业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应当发挥龙头引领的作用,进一步实现转型升级,从而拉动消费。业界普遍认为,在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前,围绕刺激汽车消费所制定的政策已经基本部署到位,并且相当充分。多数专家学者判断,接下来将会有更多关于如何更好地引导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现行支持政策的优化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大。著名经济学者、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政府部门可能会通过设计差异化的以旧换新政策,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汽车消费向数智化和绿色化的汽车产品倾斜。2025年全国两会前夕,工信部已经率先释放信号,表明今年将会启动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探索开展汽车碳排放、汽车动力蓄电池碳足迹管理等工作。付于武向记者透露,从前段时间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也能够看出,国家正在鼓励创新项目,相信后续会有更多的政策朝着鼓励汽车企业以及产业链、供应链创新的方向发展。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也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在产品、技术以及产业链方面,领先优势大概有3 - 5年,只有秉持开放创新的理念,才能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汽车产品的魅力,实现共同发展。从内卷的角度来看,2024年的汽车产业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也深刻地反映出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达到白热化。公开数据表明,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和为7.43万亿元,与上年相比下降了3.33%。其中,汽车行业的利润率为4.3%,明显低于下游工业企业6%的利润率。从产业链的角度进行分析,整车企业持续开展“价格战”,这种情况会传导至产业链的上下游,导致供应商被迫降价,甚至出现欠款、压账、贴钱研发等不良现象。与此同时,大批传统汽车经销商持续处于亏损状态,不得不进行退网转型。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初步估算,仅2024年一年,就大约有4000家汽车4S店退网。在前期召开的省级地方两会上,各地不约而同地探讨了汽车制造等产业如何破解“内卷”困境的话题,反内卷已经成为产业内的共识。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永杰表示,“价格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销量的增长,但是汽车全产业链企业的利润空间却受到了严重的挤压,甚至引发了恶性竞争。李永杰建议政府优化补贴政策,防止因过度补贴而加剧“内卷”。此外,也可以调整行业信贷政策,解决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研发资金来源的问题,从而帮助企业通过产品升级竞争来赢得市场,而不是单纯依靠价格竞争来获取市场份额。付于武建议,在积极呼吁汽车产业有序竞争的同时,应当在政策法规方面进行引导和敦促,采用法治化的管理方式来减缓行业内卷。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也向记者表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建议从多个环节入手。严格执行反垄断法和价格法,推进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强化市场监管。同时,应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将不正当竞争行为等纳入信用评级,与政府支持和融资挂钩,推动建立诚信体系。在汽车产业走向海外方面,“在产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产业发展的重点已经从单纯追求速度的‘快不快’,转变为更加注重质量的‘好不好’。”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2025年是中国汽车产业巩固发展成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产业界更需要提升对“质”的关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不少地方明确提出要扩大汽车出口。安徽省明确表示,将在新的一年推动优势产业抱团“出海”,支持优势行业龙头企业横向组团、纵向共链、资本合作,合力拓展海外市场。广东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支持企业抢抓订单,扩大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电动汽车等产品出口,稳住欧美日韩市场,拓展东盟、中东、拉美、中亚等新兴市场,挖掘非洲、南太平洋岛国等市场潜力。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经济民生联盟监事委员会副主席胡剑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今年最受关注的话题是中国汽车产业出海。“近年来我国成为汽车出口第一大国,但也面临诸多挑战。”胡剑江认为,要完善汽车产业出海的行业协会体系,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并建立车企与供应链的协调机制,促进资源共享与降本增效。胡剑江进一步表示,我们要构建海外市场在地服务体系,为车企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也要强化车企集体对外合作与交涉能力,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应对贸易限制,保障我国汽车企业在海外的发展权益。
本文总结了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在产销量、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的成绩,同时指出价格战、同质化竞争等问题。阐述了2025年两会前夕政策方面的升级与调整方向,如刺激消费政策、引导高质量发展政策等。还提到产业界反内卷的共识以及应对措施,最后讲述了汽车产业从产品出海到生态出海的发展趋势,包括地方两会提出的扩大出口措施以及应对海外挑战的相关建议等内容。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