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实施一周年的总体情况和典型案例。行政复议在政府系统中有重要意义,既是自我纠错的监督制度,也是解决“民告官”行政争议的救济制度,对法治政府建设至关重要。文中列举了2024年全国行政复议案件的相关数据,新收案件数量与办结数量都有大幅增长,且经过行政复议后,大部分案件未再进入其他程序。同时介绍了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在调解、纠错、涉企案件办理等方面的成果,显示出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
据本报北京2月28日消息(记者 乔文心),就在当日上午,司法部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在会上,发布了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实施满一周年的总体状况以及典型案例。
行政复议,这一制度在政府体系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政府系统内部自我纠错的一种监督制度,同时也是用于解决“民告官”这种行政争议的救济制度,在推进法治政府构建的进程中,无疑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抓手。从2024年全国的情况来看,新收的行政复议案件数量达到了74.96万件,和上一年相比,增长幅度高达94.7%。而办结的案件数量为64.1万件,相较于上一年,增长了82.1%。经过行政复议之后,有一个相当可观的数据,那就是90.3%的案件都没有再进入行政诉讼或者信访程序,这就有效地实现了案结事了的良好效果。
发布会还介绍了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在工作中的多种举措和成果。比如说,这些机关充分利用调解制度,通过调解、和解的方式来结案的数量达到了16.79万件,这个数字占结案总数的比例为26.3%。在纠错方面,无论是个案纠错还是类案规范方面,都加大了力度,总共纠正了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5.8万件,其直接纠错率为12.07%。另外,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在涉企行政复议案件的办理上也有相应成果,依法办理的涉企行政复议案件有7.9万件,其中通过调解、和解等方式进行实质性化解的案件有1.9万件,直接纠正那些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多达6500余件。从这些数据当中可以明显看出,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和企业都倾向于选择通过行政复议这种方式来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争议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正在不断地显现出来。
本文总结了司法部新闻发布会公布的行政复议法实施一周年的情况,包括案件数量增长情况、调解和纠错成果以及涉企案件办理情况等,这些数据表明行政复议在解决行政争议、维护群众和企业权益、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