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民生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如基础养老金提高、房贷利率下调等,但也存在诸多痛点。就业方面面临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以及新挑战;教育内卷、作业量大、职校质量不高、心理健康和法律常识教育不足等问题待解;医疗虽有新福利但基层医疗和药品集采等方面仍有疑问;生育方面成本高,养老方面从老有所养向老有优养转变存在短板。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民众期待在就业增收、“一老一小”、教育医疗等方面获得更多获得感。
2024年已过,在民生工作上,我们看到了一些成果。就像基础养老金提高,这无疑给众多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一份保障;房贷利率下调,也让背负房贷压力的家庭稍微松了口气;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扩大,方便了那些在外地就医的患者。然而,民生工作依然存在不少痛点。就业是民生之本,2024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完成了1256万人,超过了预期目标的“1200万人以上”。但展望2025年,就业压力依然巨大。2025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规模达1222万人,创下新高。一方面,总量压力像一座大山压在就业市场上;另一方面,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例如高校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很多学生学的知识技能无法匹配社会需求。而且,随着人工智能迅速普及,像DeepSeek(深度求索)这样强大的工具出现,求职者面临着被替代的新挑战,一位求职者就表达了深深的焦虑,一位做民生调研的专家也提到智能工厂无人化程度超乎想象,很多工厂流水线甚至看不到一个工人。这就需要加大稳就业的力度,毕竟就业关系着民众的收入和预期,也影响着消费大局,民众都盼望着全国两会能给出更多有效的办法。教育问题也是众多受访者反映较多的方面。教育内卷的问题就像一个顽固的症结,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有专家提到,教育部门规定课后作业每科不超过半小时,但实际上学生每天平均要花3个小时写作业,有些地方的初中生甚至要写到晚上10点、11点,重点学校的情况更为严重。同时,中考分流下职校质量不高,加剧了教育焦虑。而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律常识教育不足,从代理过多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律师观察来看,一些未成年人缺乏对法律的敬畏心,这都是需要重视的问题。虽然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等措施,但民众还是期待全国两会在解决教育痛点上能有进一步的部署。在医疗方面,2025年开年就有不少利好消息。跨省共济应用地域范围扩大、新批次药品和耗材集采开展、第一版丙类药品目录发布,到2025年底前,全国90%统筹区将通过“医保钱包”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跨省共济给近亲属。但是,基层医疗能力尤其是农村地区诊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药品集采怎样让老百姓更放心、创新药研发保障等问题,都还需要在全国两会议事厅得到回应。在应对老龄化、少子化加速发展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相关政策,比如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国务院办公厅也发布了相关措施来破解生育率持续走低的问题,多地也出台了生育补贴、优化生育休假等措施。不过,婚育、养育、教育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更多实际的支持来鼓励生育。而对于养老,中国老年人口已突破3亿,从老有所养向老有优养转变,催生银发经济等新增长点,但在满足老人多层次、品质化养老需求方面,还有很多短板需要补齐。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站在新的起点上,民生礼包的扩容不只是经济上的考量,更是对治理能力的考验。从兜底保障到品质提升,从单一政策到系统集成,民生改善正在开启新的局面。当制度设计与民众的命运在两会这个时空交汇时,民众带着烟火气的期待,终将在现实中得以实现。
本文总结了2024年民生工作既有成果也有痛点,就业面临总量和结构等多方面压力,教育存在内卷等问题,医疗有新福利但仍有疑问,生育成本高、养老有短板等。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民众对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改善充满期待,而两会也将成为民众期待与制度设计交汇的重要契机,有望推动民生改善在新维度上不断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