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PMI回升:春节效应、产需复苏与企业观望情绪,2月PMI重回扩张区间:经济企稳背后的喜与忧

本文将对2025年2月的PMI数据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回升背后的各种因素,包括春节的季节性影响、产需两端的变化、价格指标的波动以及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观望情绪、中小型企业的承压等,同时探讨政策在其中的作用。

2月“龙抬头”这日公布的2月PMI重返扩张区间,这显示出经济自四季度以来已呈现底部企稳的态势。2月PMI大幅上升,春节的季节性因素是一方面原因。然而,PMI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表现优于季节性,这意味着年后复工复产与需求复苏较往年更为强劲,进而带动了价格指标的回升。但在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形下,企业整体处于观望状态,二季度财政发力的节奏与空间就成了关键所在。从“春节效应”的角度看,其逐步消散时,2月制造业PMI有所回升。回顾历史数据,春节在1月时,2月企业复工复产更快,2月PMI通常会边际上升;反之,春节在2月时,2月制造业生产还在“放假模式”,PMI边际下降概率更高。今年春节在1月,所以2月PMI的回升也在情理之中。那如何解读2月制造业PMI呢?比起变化方向,幅度更值得关注。2025年2月PMI环比增速达1.1pct,其散点位于图1虚线上侧,这表明2月制造业PMI的表现要好于“春节扰动”下的季节性波动。若排除春节的季节性影响,经测算,2月PMI环比增速约为0.52pct,对应数值为49.6%。从细项数据来讲,节后产需两端的好转对PMI拉动效果明显。需求端,2月PMI新订单指数为51.1%(环比1.9pct);生产端,2月PMI生产指数为52.5%(环比2.7pct)。这两个指标的表现均优于春节效应下的季节性波动,这说明今年春节过后,制造业复工复产迅速,市场需求也开始回升。在产需复苏的情况下,两大价格指标双双回升。2月PMI的两大价格指标明显上升,其中PMI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0.8%(环比1.3pct)、PMI出厂价格指数为48.5%(环比1.1pct)。节后产需两侧表现好于季节性助力价格指标回升,这也预示着2月PPI大概率会得到修复。还有个“好消息”,那就是“出口热”的态势尚未结束。2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6%,虽然还未回到荣枯线之上,但其2.2pct的环比增速跑赢了季节性。这表明节假日影响消失、国内外工业生产逐步回归正轨后,制造业企业“抢出口”的现象可能还在持续。不过,也存在一些“矛盾”的数据。例如,2月PMI从业人员指数虽然回升了0.5pct,但增幅明显弱于季节性。一方面,在产需恢复初期,企业可能优先利用现有库存或加班等方式提升产能,而非马上扩招员工;另一方面,用工需求可能因节后返岗延迟或企业观望情绪而滞后。又如,中小型企业景气度并未修复。2月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5%、49.2%、46.3%,环比增速分别为2.6pct、 - 0.3pct、 - 0.2pct,中小型企业仍在承压运行。对于规模偏小的企业来说,年后一系列“稳科技”举措的实施效果可能还在传导中,中小企业景气度的改善存在滞后性。再如,无论是PMI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还是PMI库存指数,都表明企业信心仍在恢复之中。与PMI生产指数上升不同,2月PMI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环比增速为 - 0.8pct,这说明企业还处于观望情绪之中。同时,从近期趋势来看,PMI新订单指数的提升并未增强企业的补库意愿。企业的观望情绪源于外部不确定性,这需要政策进一步打破僵局。企业信心整体趋弱,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特别是在美国加征10%关税的情况下,这就需要后续财政进一步发力进行对冲,二季度财政发力的节奏和空间是关键。最后,也要注意风险提示,如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出口变动超预期等。

本文总结了2025年2月PMI数据的情况,分析了其回升背后的多种因素,包括春节因素、产需变化等积极因素,也提到了如企业观望情绪、中小型企业承压等消极因素,强调在外部不确定性下政策进一步发力的必要性,同时提醒相关风险。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141.html

(0)
购物狂魔购物狂魔
上一篇 2025年3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