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中国投资公司及其分公司停止运营这一事件,包括1800名员工失业、办公设备拆除等情况,同时回顾了IBM入华41年的发展历程,从辉煌到如今的落寞,还提及IBM中国研发部的关闭过程中员工未被满足的需求,以及咨询业务可能受到的波及等相关内容。
IBM中国投资公司及分公司于2025年3月1日正式停止运营,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北京、上海、大连等地掀起了巨大的波澜。1800名员工,原本有着稳定的工作,如今却彻底失业。在北京环宇大厦,曾经充满忙碌与活力的办公场所,如今办公设备正在被拆除,那曾经象征着企业繁荣的一切,正在逐渐消逝。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自1992年成立以来,一直负责管理在华研究与开发业务。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它却走向了这样的结局。官方称,IBM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产品开发职能,在中国实验室调整之后,原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已完成主要使命,所以计划关闭,关闭流程将依法进行,而IBM(中国)有限公司运营不受影响,业务重心仍是帮助中国企业抓住混合云和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遇,也不会影响支持大中华区客户的能力。回顾IBM中国研发部的关闭历程,2024年8月,北京、上海、大连等地的研发和测试岗位员工,在线上会议得知IBM将退出在中国的所有开发任务,中国系统实验室的研发工作将转移到海外其他IBM基础设施基地。当时有当事人描述了那戏剧性的场景,冒着大雨参加全员在线会议,短短3分钟,就终结了IBM在中国长达40年的研发历史。之后被裁员工面临诸多问题,需求未得到满足,例如2N赔偿、6个月缓冲期等均未实现,有员工仅拿到N的赔偿,而且裁员名单发出后,虽有1600人左右离职,但仍有几十人未签署离职协议,如今收到了待岗停职通知。实际上,IBM的CEO早在去年9月就明确表示关闭中国研发部门的决定已完成且不可撤销。从财务数据看,2023年IBM中国市场收入下降19.6%,2024年上半年销售额再次下滑5%,这或许也是促使其做出这一决策的因素之一。IBM入华41年,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繁荣。1979年中美建交后开设中国代表处,5年后正式进入中国市场,1992年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当年盈利,主要来自大型机。曾经在Lou Gerstner的领导下,从硬件制造商转型为综合服务公司,软件销售额在巅峰时期远超微软、Oracle销售总额。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IBM在银行客户竞争中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当时入职IBM是很多人羡慕的事情,代表着高薪和体面。但近年来,从2013年起就已有不少危险信号,业务量减少,员工无所事事,仿佛养老院生活,经理甚至以查看休假记录、催员工休假为重要工作。随着互联网普及,中小企业崛起,其对云服务需求的特点使IBM迅速失去竞争力,再加上种种错误决策、缓慢决策以及落后的技术架构,导致它无法适应国内快速变化的业务,逐渐失守国内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市场。此外,IBM在华业务除了基础设施业务外,还有咨询业务(IBMC)。尽管该业务线客户数量在过去两年减少了45%,但仍实现连续五个季度的增长,不过据界面新闻获悉,IBMC今年也将进行裁员。
本文总结了IBM中国投资公司停止运营、研发部关闭以及咨询业务可能裁员等事件,阐述了这一系列事件背后的原因,如全球职能整合、财务数据下滑、适应不了国内市场变化等,同时回顾了IBM入华41年从辉煌到落寞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商业环境变化下企业的兴衰沉浮。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