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车位到车位”智驾:新一轮竞争的王牌,长城汽车智驾:应对挑战,超越用户期待

长城汽车在智驾技术方面的发展成果。首先提到中国智驾发展迅速,自主品牌将智驾打造成企业招牌。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携魏牌高山在重庆验证“车位到车位”智驾技术,首秀惊艳。接着阐述本次智驾挑战的路线难度高且场景复杂,长城汽车成功通关,展示出卓越能力。还讲述长城汽车秉持长期主义研发思路,早于2011年布局智驾领域,投入大量资源,且在技术路线上有前瞻性选择。最后提到面对汽车行业智驾竞争,长城汽车有自己的应对之策,对特斯拉FSD入华持开放态度,其智驾技术已达较高水平,长城汽车的发展为中国车企提供了榜样。

从追逐到并肩再到引领,中国智能驾驶发展的速度简直超乎想象。在这个技术至上的时代,自主品牌深入钻研技术,不断开拓创新,成功将智能驾驶塑造成企业的“王牌”。长城汽车在这一浪潮中表现尤为突出。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带着魏牌全新高山车型再次来到地形复杂的重庆,这座被称为8D魔幻城市的地方,用超高难度的路线来检验长城汽车的“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技术。在当前高阶智能驾驶竞争激烈、众多企业并起的大环境下,长城汽车的“车位到车位”功能初次亮相就令人眼前一亮,凭借其领先的智能驾驶实力,在新一轮竞争中掌握了重要的话语权。2月26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开启了开年的第一场直播,在这场直播中首次展示了长城汽车的“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技术。此次挑战的路线那可是相当复杂,其中包含了12座复杂的立交桥、3座跨江大桥以及4条穿山隧道,而且涵盖了地下三层停车场、无保护左转、窄路会车、闹市区停车场等众多棘手的场景。这一过程充分展示出长城汽车最新一代Coffee Pilot Ultra智能驾驶系统超强的精准避障能力和优秀的路径规划能力。最终成功完成了“车位到车位”重庆智能驾驶挑战,实现了上车就能开启智能驾驶,整个过程没有断点,只要有车位就能顺利停车。从真实的驾驶场景出发,去挑战智能驾驶的极限,这是此次直播的一大闪光点。根据用户经常遇到的停车场景,这次直播特意把起点选在了一个地下三层的停车场。毕竟在办公楼、商场这些常见场景中,地下一层的车位往往很紧张,用户常常不得不把车停到更下面的停车场,所以选择地下三层停车场能让用户真切感受到挑战的难度。同样,终点停车场的设置也是充满挑战。考虑到用户在城市出行停车时的痛点,此次“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挑战的终点设置在老城区的一个停车场,这个停车场紧邻闹市区,周围交通人车混行,充满了各种不确定的风险。但长城汽车的“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技术面对如此复杂的停车场,轻松完成泊入,就像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一样稳健。特别是在决定“车位到车位”能力的关键场景——闸机通行方面,长城汽车的“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技术凭借精准的感知和快速的识别,顺利通过闸机,没有丝毫顿挫感。长城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能够取得如今的亮眼成绩,离不开它长期秉持的研发思路和具有前瞻性的战略选择。“长期主义”一直是长城汽车非常显著的价值标签,这种价值观在长城汽车的智能化战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早在2011年,长城汽车就已经开始在智能驾驶领域布局了。在这13年里,长城汽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用于开发智能驾驶技术。就拿2023年来说,长城汽车的研发投入达到了110.34亿元,在营收中的占比达到6.37%;研发人员的占比达到29.30%,其中智能化团队就有6000人。2023年,长城控股的专利公开量多达6888件,专利授权量达到4665件。在智能驾驶技术路线的选择上,长城汽车也展现出了前瞻性的眼光,这充分体现了长城汽车对智能驾驶技术的深刻理解。2022年,长城汽车果断放弃高精地图路线,全力投入无图方案,这样做避免了大约10亿元的甲级导航资质购买成本以及后续高昂的地图维护费用。而且,长城汽车还是行业内第一个立项无图方案、第一家完成无图方案量产的企业。回顾过去,长城汽车的这些决策显然是非常成功的。它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果断的决策,不仅让企业避免了更高的投入成本,还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了先发优势。在汽车行业新一轮的竞争中,智能驾驶技术是核心主题。面对这一形势,各个自主品牌都有自己的应对策略。长城汽车则拿出了自己独特的“智驾观”来应对新时代的浪潮。当有网友提到特斯拉FSD入华时,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直播中给出了比较客观的回应。魏建军表示:“我们测试的道路环境极为复杂,特斯拉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成就确实值得称赞,但是面对中国复杂的路况和驾驶习惯,特斯拉FSD能否达到中国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预期,仍然存在很大的挑战,很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特斯拉FSD入华肯定会带来“鲶鱼效应2.0”,不过从魏建军的回应中可以看出,面对竞争,长城汽车的态度非常开放。长城汽车认为,高阶智能驾驶的标准应该是“超越期待”,而不是“勉强及格”。魏建军一直在强调智能驾驶不只是为了展示,更重要的是安全和极致的体验!长城汽车的“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技术在复杂路况下的精确处理已经非常接近人类老司机的表现,完全达到了智能驾驶第一梯队的水平。此外,智能驾驶好不好用,用户最有发言权。目前,长城汽车NOA智能驾驶总里程已经达到了45880433.6km,也就是4588万公里。其智能驾驶里程占比达到了25.7%,并且实现了97.76%的智能驾驶功能激活率,以及83.98%的智能泊车成功率。另外,长城汽车NOA里程占比高达87.2%。从量产截止到现在,其AEB避免碰撞次数为7295次。这些数据充分说明,长城汽车经过十多年智能驾驶研发的积累,从无到有建立起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已经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当然,长城汽车的开放心态,也体现出一家成熟企业的战略自信。

本文总结了长城汽车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的成功之处。长城汽车在智驾技术发展速度上处于领先,“车位到车位”智驾技术展示出强大实力。其长期主义的研发投入和前瞻性战略选择为智驾发展奠定基础,避免了不必要成本并取得先发优势。面对行业竞争,包括特斯拉FSD入华,态度开放且有自己的“智驾观”,认为应超越用户期待。从数据上看,长城汽车智驾成果显著,建立了自主可控技术体系,实现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为中国车企发展提供了范例。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6887.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