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谈AI治理:让大模型可持续发展 开源模型:构建AI大模型良性生态

国产AI大模型展开,从其微观和宏观层面探讨对生活的改变,介绍了中国AI大模型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述了开源模型的意义以及复旦教授对AI治理的观点等内容。

近期,国产AI大模型取得的显著进步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那么,这些大模型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何种改变呢?从微观角度来讲,我们能够向大模型提问来获取答案,或者让它帮忙撰写文稿。而且,大模型还能逐渐融入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而发展出辅助工作学习的专用大模型等。从宏观的视角来看,人类又该如何与AI和谐共处,从而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大模型带来的便利呢?在本期的《中国经济面面观》中,让我们一起去探寻AI大模型蕴含的无限可能,站在这股潮流的风口上眺望新的发展方向。

复旦教授谈AI治理:让大模型可持续发展 开源模型:构建AI大模型良性生态

首先来看看AI与手机深度融合会有怎样的前景呢?阿里云智能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安琳分享了自己对AI大模型发展的见解。他表示,物理AI的兴起使得AI不再仅仅局限于虚拟世界,而是开始走进现实生活,这就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在软件领域,AI发现数据价值的能力远远超过传统软件,正在引领整个行业发生变革。手机AI的发展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从增加新的功能,到跨App协同操作,再到与AI助手进行交互,手机将会逐渐转变为智能终端。

那么,备受众人关注的中国AI大模型发展得如何了呢?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肖仰华指出,中国的AI大模型行业一直在紧跟国际步伐。经过两年的努力追赶,如今已经成功跻身国际第一阵营。像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的诞生,就标志着中国在低成本训练和长思维推理等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完全能够与OpenAI等领先的大模型一较高下。而且,国产大模型产业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文本、多模态、科学大模型等多种类型蓬勃发展。上海大模型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慈观察到,在2023年初的时候,整个行业对大模型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并且由于闭源状态,大多数人都没有体验过大型模型。而DeepSeek的开源破圈,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并了解AI大模型,这对整个行业产生了巨大的赋能作用。同时,创业者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技术驱动型转变为资源方主动寻求与AI的合作。

我们又该如何把握大模型带来的变化与机遇呢?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肖仰华认为,人们需要重新定位人的核心价值。要知道,虽然AI在速度和效率方面超越了人类,但是人的心智特性是AI无法替代的。人类应该培养驾驭和超越AI的能力,并且构建强大的内心世界,以此来应对AI带来的不确定性和躁动情绪。从企业的角度出发,阿里云智能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安琳觉得,科技平权是AI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过目前距离真正实现平权还相差甚远。要想实现AI平权,首先要解决数据平权的问题,也就是说数据要围绕AI Ready来构建,以满足模型的需求。其次,要解决算力平权的问题,推动云计算的发展。最后,要实现工具和生态的平权,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加速应用的转化。

开源模型促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性生态。阿里云智能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安琳表示,中国模型在全球开源世界中已经成为了引领者。开源就像是开放生态中的一朵花,而开放才是真正的核心。中国之所以能够在这方面实现引领,是因为始终坚持开放发展的原则。他指出,开放意味着技术选择、架构和生态都不封闭,不搞“我领先,我定规则”的小圈子游戏。AI要想让人类的生产力、经济产业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再上一个台阶,就必须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生态。

复旦教授建言AI治理让大模型可持续发展。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肖仰华认为,呵护好奇心,保持探索精神,是AI创新的不竭动力。DeepSeek取得成功的背后,是初创团队对大模型技术路径的强烈好奇心。我们应该坚定信心,对AI创造美好未来、通用AI乃至超级智能持有坚定的信念。这份信念将会引领我们去探索AI的无限可能。

本文总结了国产AI大模型在多方面的情况,包括与手机融合的前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把握机遇的方式、开源模型的生态意义以及AI治理相关的建议等内容,展示了AI大模型在不同维度下的发展态势及其对人类和企业的影响等多方面的情况。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6840.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3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