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买黄金”开闸这一事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明确10家试点保险公司可开展投资黄金业务试点,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文章还探讨了试点投资黄金的范围、比例限制,险资投资黄金与其他机构投资方式的区别,以及这一举措对保险资产端、人民币计价黄金交易、保险与黄金市场发展等多方面的意义等内容。
险资“买黄金”的大门开启了,这为保险公司应对低利率环境下的挑战开辟了全新的思路。
在2月7日的时候,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这一《通知》明确规定了10家试点保险公司能够以中长期资产配置为目标,开展投资黄金业务的试点工作。到了2月27日,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王立新在一场媒体交流会上,针对上述的《通知》,回应了媒体和市场所关心的问题。
从《通知》的内容来看,试点投资黄金的范围涵盖了不少方面。其中包括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主板上市或者交易的黄金现货实盘合约、黄金现货延期交收合约、上海金集中定价合约、黄金询价即期合约、黄金询价掉期合约以及黄金租借业务。并且,《通知》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试点保险公司必须严格遵循投资比例方面的规定,其投资黄金的账面余额加起来不能超过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
记者发现,此次保险资金参与的主要是“上海金”人民币定价合约,并不包含黄金ETF。在险资“买黄金”开闸之前,中国的资管机构在配置黄金的时候,主要是借助黄金ETF或者联接基金来实现的。
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出的“试点投资黄金范围是否会扩容”这个问题,王立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国外的保险资金是可以直接投资黄金ETF的,但是我们国家是人民币计价的黄金市场,国外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直接照搬过来,监管层在选择投资标的的时候,会进行更加严谨、审慎的考量。
浙商银行FICC团队曾经提到,此次保险资金参与“上海金”人民币定价合约,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这有望扩大人民币计价黄金的交易规模,从而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黄金结算领域的影响力,巩固上海黄金交易所作为亚太定价中心的地位。不过,王立新却认为,这次试点更多的是为人民币黄金市场增添了一类长期战略性投资的机构参与者,而且1%的投资比例并不算高,所以不需要过度解读。
招商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郑积沙认为,在国内,投资黄金的方式多种多样,而黄金ETF是最直接、最便捷的投资方式之一。它的交易成本、参与门槛和持有成本都比较低,资产的安全性很高,而且进入和退出都很简单。所以,后续放开保险资金配置黄金ETF的限制还是值得期待的。
保险资产端一直在寻求新的投资标的。
针对“保险公司如何应对金价波动风险”这一问题,王立新表示,保险公司投资黄金必然要经历一个熟悉并且逐步建立相关体制机制的过程,而且一定会采取明确的风险控制措施。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编著的《保险问道之黄金投资》一书中也指出,黄金投资对于保险机构的大类资产配置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与此同时,这也对保险机构的投资决策、风险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保险资金对黄金类金融产品的配置需求,保险机构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人员配备、系统准备、风险控制等方面都要进行适应性的安排。
实际上,这些年来,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开始在自己的投资组合里增加黄金的配置,像公募养老目标FOF、银行理财、私募基金等都是如此。随着机构投资者对黄金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再加上客户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发行包含黄金的投资产品。世界黄金协会将这类产品定义为“黄金 +”产品。
王立新表示,很多个人投资者会把黄金当作是一种博弈短期价格波动的投资品种,但实际上,黄金正确的定位应该是一种长期的资产配置工具。个人投资者可能因为信息渠道、交易手段或者纪律性方面的不足,没有办法充分认识到黄金的长期价值,也不能很好地从中受益,而专业的机构投资人能够制定并且执行更加坚定的投资策略,这是个人投资者难以做到的。
他进一步指出,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在黄金投资方面存在着三个难题,分别是认知难、入手难和持有难。首先,很多投资者对黄金投资的作用缺乏深入的了解,往往把它当作是一种不产生利息的资产,从而忽略了它的长期回报。其次,他们经常在价格处于高位的时候犹豫不决,从而错过投资机会。最后,就算是购买了黄金,他们也可能因为短期价格波动就急于抛售,不能充分享受到黄金的长期增值空间。
“但是,如果有专业机构的帮助,个人投资者就能够更加轻松地享受到黄金投资带来的长期回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一种很明智的选择。所以,我们呼吁更多的专业投资机构参与到黄金配置中来,帮助个人投资者克服投资难题。”王立新这样说道。
从长期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自从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年化回报率达到了8.6%;自2002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以来,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年化回报率更是高达9.8%。而作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中国保险资金对于新资产类别的配置需求正在日益增长。
《保险问道之黄金投资》这本书也提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保险通过大量增加配置非标资产,缓解了资产配置方面的压力。但是当前,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传统行业经营回报率的下降,保险资金合意的优质非标资产的供给变得很稀缺,保险资金迫切需要开拓新的资产类别。黄金不但具有长期回报为正并且高于债券类资产、与投资组合中其他资产相关性较低的特点,而且和非标资产相比,它还拥有更好的流动性,所以它成为了适合保险资金投资的新方向。
在低利率和资产荒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保险公司的投资一直承受着压力,特别是受到房地产价格下滑、城投化债等因素的影响,另类资产的配置水平明显下降;再加上刚性负债成本的压力,长期潜在利差损已经成为了这个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而黄金作为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重要渠道,具有分散风险、保值增值、避险属性和流动性强等多方面的优势,它和其他资产的低相关性也有助于构建稳健有效的投资组合,但是在国内保险资金的投资运用中却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所以,近年来,要求放开险资投资黄金业务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政策层面也在不断地进行破冰探索。2020年2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探索保险资金依托上海相关交易所试点投资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2021年5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保险资金依托上海相关交易所投资黄金等;2024年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将积极探索保险资金试点投资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合约及相关产品。
招商证券认为,这次监管部门正式发文明确,试点保险公司可以以中长期资产配置为目的,开展投资黄金业务试点,这有助于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优化保险资产的配置结构,进一步推动保险公司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黄金协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永涛也表示,保险资金进入黄金市场,将会给市场带来诸如流动性增强、市场繁荣、长期稳定等多方面的利好,助力黄金市场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世界黄金协会首席执行官泰达维也表示,这次试点对中国保险和黄金市场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自从2013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消费国。允许保险资金投资黄金,将会进一步推动中国黄金投资市场的建设与产品创新,优化中国黄金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提升中国黄金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全球黄金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险资投资黄金业务试点开闸,这一举措有着多方面的意义。从保险角度看,是应对低利率环境、拓展资产类别、缓解资产配置压力的需求;从黄金市场看,能扩大交易规模、提升人民币影响力、优化投资者结构等。同时,还探讨了险资投资黄金面临的问题、个人投资者投资黄金的难点等内容,也回顾了政策层面的探索历程。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6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