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预计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达1.8万亿元左右且居全国前列的背景下,为了推动山东海洋经济进一步发展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分别介绍了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国防代表对海洋生物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建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马爱军代表关于推动海洋文化发展的建议,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研究员郑轶委员助力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建议,山东大学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盛英委员破解塑料生物降解技术的建议等内容。
在山东省的发展蓝图中,2024年的海洋生产总值预计可达1.8万亿元左右,这一数字在全国名列前茅。山东,这个海洋资源富足且海洋科研力量强大的省份,其海洋经济已然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并且一直在构建“海洋强国”的进程中努力担当先锋、挑起大梁。
然而,山东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希望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迈向更高的台阶,将自身打造成为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高地。在此背景下,代表委员们纷纷积极行动起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建议。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国防代表,他着眼于海洋生物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在他看来,海洋生物新材料对于发展壮大现代海洋经济而言,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意义的产业。就如同大厦的基石一般,只有深入掌握海洋生物新材料的特性,才能够为下游产业提供坚实的支撑。于是,他提交了一份关于大力支持海洋生物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提案。
张国防代表指出,海洋生物材料是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其发展的重要引擎。山东省在发展海洋生物材料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具备显著的行业竞争优势。大力发展这一产业,能够进一步巩固山东省海洋生物材料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也是推动我国“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快速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海洋经济领域的划分里,海洋生物材料所涉及的产业隶属于“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其发展潜力巨大。海洋生物材料种类丰富多样,来源广泛,属于天然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并且,部分海洋生物医用材料还具备可生物降解吸收的特性,同时具有生物功能性,产品附加值较高,属于第三代生物材料,是当今被公认为最具发展前景的生物医用材料之一。
他以明月海藻的一款组织工程级别的海藻酸钠产品为例进行说明。这款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医疗领域,例如心脏修复、干细胞移植等方面。“我们在进行海洋生物制药时,原材料均取自海洋生物质。对于这些原材料的性质、功效,都需要开展技术性的研究、评价,甚至要对活性物质进行有价值的改性。只有优质的原材料,才能确保下游产品的质量稳定。”
基于以上考虑,张国防代表给出了支持海洋生物材料产业发展的详细建议。在加强资源保障方面,他建议积极培育和引进海洋生物材料领域的研发创新领军人才,财政上重点支持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研究以及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并且注重引导风投创投资金投向生物医药领域。在强化产业供给方面,他建议强化企业在研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有体系地布局生物材料领域的科技研发平台,从多个维度培育和发展生物医药龙头企业。他强调:“要强化企业在研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各方优势,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在优化政策环境方面,他建议从顶层设计出发,制定出台海洋生物材料产业创新战略,逐步完善临床审批及监督管理规范体系与机构体系,大力支持将海洋生物材料基医疗器械纳入医保。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鱼类养殖与设施渔业研究室研究员马爱军代表,则将目光聚焦在立足海洋优势推动海洋文化发展之上。
在新时代肩负起文化使命的进程中,马爱军代表认为海洋文化应当成为山东的文化特色。他提交了关于山东省海洋文化发展的建议。马爱军代表认为,海洋文化是人们在认识海洋、征服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的活动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传统。在大力推动海洋强国战略,积极发展海洋产业和海洋经济的形势下,海洋文化与海洋科技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山东既是海洋大省,也是文化大省。其海洋资源丰富,海洋开发和海洋科技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海洋产业类型完备,海洋教育和文化发达,这些都为山东发展海洋文化旅游创造了有利条件,山东理应在全国海洋文化发展中占据领先地位。
而且,山东沿海的七个城市,它们的海洋产业和海洋资源各具特色,海洋文化也是多姿多彩。据了解,这七个沿海城市各自举办了不同形式的海洋文化节,各地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多达上百个。这些活动不仅为海洋经济注入了活力,也为山东的海洋城市建设和山东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众多知名品牌和发展机遇。
为此,马爱军代表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他建议确立建设“海洋文化大省”的目标,加大对海洋文化研究的投入,深入挖掘海洋文化资源,构建国内最全面、最具活力的海洋文化品牌体系。他还建议由文旅部门牵头组织海洋文化宣传推广活动,举办海洋文化博览会和文化节,以此提高山东海洋文化品牌的知名度,进而带动海洋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此外,他建议发挥山东海洋产业、海洋科技以及教育资源的优势,开展全民海洋科普文化教育工作,建设各种类型的海洋文化博物馆、展览馆、研学基地等。由文旅部门规划并出台支持鼓励政策以及管理办法,努力成为全国海洋科普研学示范省份。最后,他还建议支持成立民间海洋文化学会、协会等,支持成立海洋文化公司并开展各类海洋文化创作活动,对优秀的海洋文化作品给予奖励。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研究员、青岛玛瑞泰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郑轶委员关注的是支持产业创新,助力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海洋新兴产业涵盖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水综合利用等领域,其核心是以海洋高新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依托,对海洋经济及其长远发展有着重大的引领作用。
郑轶委员从事海洋装备研究多年。他介绍,在过去的多年间,新兴海洋产业增加值在海洋产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当前,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迅猛、市场需求旺盛,山东省的海洋新兴产业在未来有着较大的增长空间。
如何助力海洋新兴产业更好地发展,这是郑轶委员长期思考的问题。他建议以海洋新兴产业创新为导向,提升科技创新支持资金的效用,使得在产业创新支撑下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逐步成为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
人才是第一资源。郑轶委员认为,一项海洋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需要攻克原材料、设备、工艺、市场等一系列难题,在此过程中,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跨界人才是突破海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瓶颈的关键。
山东省拥有一支在全国数量规模最大、整体实力最强的海洋科技人才队伍。郑轶委员建议大力挖掘、培养跨界复合型海洋人才。“这类人才兼具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特质和对海洋新兴产业有着战略眼光的管理型人才特质,能够成为技术与资本之间的桥梁。”郑轶委员表示,通过促进技术和资本的融合,从根本上破解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难题,从而进一步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涉海中小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郑轶委员说,海洋新兴产业普遍存在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等特点,但一旦进入稳定发展轨道,其战略意义大、附加值高的特点就会非常突出。因此,他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海洋新兴产业领域中小型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设立海洋新兴产业中小企业投融资专项基金,早期投入、聚焦小型企业,专项扶持海洋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发展,使其快速成长为产业创新主体。同步营造国产化海洋新兴产业产品的试用、应用氛围,促进国产产品尽早进入正向循环。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助力山东省更好地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山东大学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盛英委员致力于探秘海洋微生物,破解塑料生物降解技术。
塑料生物降解与再生技术是应对白色污染的有效解决方案,也是实现塑料绿色循环利用的重要突破口。面对白色污染这一全球性难题,李盛英委员将破解的关键放在了海洋微生物领域的研究上。
基于多年对微生物的研究,2024年李盛英委员的团队与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以下简称华大)合作,建立了迄今为止最大、最完整的“全球海洋微生物组数据库”,构建了包含24195个物种水平的非冗余基因组,通过对数据库的挖掘,成功从深海热液喷口及深渊海沟中发现嗜盐耐热PET水解酶,有望实现“高效灭塑”。
李盛英委员介绍,我国对塑料再生与资源化利用的高度重视,为山东省发展塑料生物降解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依据和政策支持。
在未来,塑料生物降解技术的研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李盛英委员建议发挥国家级平台的战略科技研发效能,构建国际领先的塑料生物降解技术研发体系。围绕塑料生物降解与绿色循环经济,深化“开放、流动、联合、竞争”机制建设,鼓励全国重点实验室发挥重大项目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围绕重点领域协同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省内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推动重大基础研究成果加速转化。
他还建议培育塑料回收、再生与资源化利用产业集群。依托重大科研平台和高能级研发机构,围绕塑料生物降解技术核心产业链,建设科技创新集群,推动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在科研平台周围布局大中型企业研发平台,打造“科技飞地”模式,建设实验中心、中试基地、企业孵化器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通过科学赋能产业、产业反哺科学,实现科学创新和产业升级、孵化一体推进。
“此外,还要完善绿色循环经济政策支持体系。”李盛英委员说,要明确塑料生物降解与再生领域的监管牵头部门,制定涵盖塑料生产、使用、回收、降解与再生全生命周期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现有的技术标准和安全监管框架。
李盛英委员表示,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学研全链条布局、完善政策支持,山东省能够借助这一技术实现产业升级,推动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山东在海洋经济发展上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巨大潜力,预计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将达1.8万亿元左右。为进一步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代表委员们从海洋生物新材料产业发展、海洋文化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塑料生物降解技术等多方面积极建言献策,这些建议涵盖产业发展的各个关键环节,如人才培养、资源保障、政策环境优化等,若能实施将有助于山东在海洋领域取得更大发展成果,在海洋强国建设进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