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于2月26日在河北沧州农村场景下成功完成跨通道智能功率共享外场试验,重点介绍了中国移动研究院自主研发的“5G基站内生功率共享技术”。该技术基于传统基站架构,内置功率共享功能模块,可动态分配设备通道间功率,无需额外建设成本就能提升基站下行通信速率达17%,还能避免通信资源闲置浪费。本次外场测试选址沧州农村,采用某通信厂商设备,通过遍历测试和拉远测试评估,应用该技术后下行速率最高提升17%,最高可达286.5Mbps。
2月26日,中国移动传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其在河北沧州的农村区域顺利完成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跨通道智能功率共享外场试验。此次试验的主角是由中国移动研究院自主精心研发的“5G基站内生功率共享技术”。这一技术的出现,给农村的5G网络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双扇区基站在网络速率提升方面面临着不少的挑战。而中国移动的这项新技术却独具优势,它不需要在建设成本上有任何额外的增加,就能够让基站的下行通信速率得到显著的提升,提升幅度达到了17%之多。这对于农村用户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因为这将极大地改善他们的网络体验。
中国移动方面详细介绍了这项“5G基站内生功率共享”技术的原理。它是在传统基站架构的基础之上构建起来的,通过巧妙地内置功率共享功能模块,从而实现了设备通道间功率的动态分配。这一动态分配机制相当的智能,它能够依据实际的需求,在基站扇区间灵活地统筹调配功率资源。这样一来,那些高话务量的区域的5G网络性能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且还能够避免通信资源出现闲置浪费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外场测试的地点特意选在了河北沧州市的农村地区,并且采用的是某通信厂商所提供的设备。测试的内容十分全面,包括了遍历测试和拉远测试这两个重要的部分,针对农村场景下开启功率共享功能后的情况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评估。最后的测试结果让所有人都感到满意,应用了这项技术之后,基站的下行通信速率最大能够提升17%,最高的速率能够达到286.5Mbps,这一结果完全符合预先设定的预期目标。这无疑表明了这项技术在提升农村5G网络速率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本文总结了中国移动在河北沧州农村完成跨通道智能功率共享外场试验,重点阐述了其自主研发的“5G基站内生功率共享技术”的优势,包括基于传统架构、无需额外成本提升下行速率、动态分配功率避免资源浪费等,外场测试验证了该技术可提升下行速率最高达17%,展示了该技术在提升农村5G网络性能方面的良好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5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