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中的“春捂”相关知识,包括适合和不适合“春捂”的人群、“春捂”的程度、不能过度“春捂”、“春捂”的重要位置以及“春捂”的“815”原则等内容。
民间有句俗话叫做“春捂秋冻”。但大家得知道,这个“春捂”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哦。一般而言,那些平日里体质较为虚弱的年轻人、抵抗力差的老年人、长期患病的人和儿童,是比较适合“春捂”的。可对于青壮年来说,尤其是体质偏向燥热、阴虚或者湿热的人,“春捂”可能就不是那么合适了呢。
那“捂”到什么程度才合适呢?这得是让自己感觉温暖,同时又不会出汗的状态才行。要是“捂”完之后身体出汗了,那可就得早点把衣服换了。不然的话,出了汗之后反而更容易受到风邪的侵袭,从而着凉生病。
专家也特别提醒大家,减衣服一定要慢慢来,可不能一下子就减掉很多。而且也不能“捂”得太过头了。要根据气温的变化以及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调整,只要让人体的温度保持在37℃左右就可以了。
“春捂”的时候,“捂”的位置那也是相当重要的呢。专家给出了建议,有三个地方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
首先是颈项部。保护好颈项部的话,就能够避免风邪的入侵。所以啊,要根据温度的高低来戴好围巾、帽子。
再就是膝足部。俗话说得好,“寒从脚下生”。所以在“春捂”的时候,穿衣可以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上身可以穿得单薄一点,但是秋裤先别急着脱下来哦。
还有腹部也很关键呢。主要是要“捂”住肚脐,肚脐又被叫做神阙穴。让这个地方保持温暖,可以鼓舞脾胃的阳气。特别是那些胃部怕冷、容易腹泻的人,更要特别注意肚脐部位的保暖。
专家还介绍了一个“春捂”的“815”原则。当昼夜的温差大于8℃的时候,这就表明气温还不稳定,是需要“捂”的;而当气温连续保持在15℃以上,并且维持了一两周的时间,那就不需要“捂”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衣物啦。
本文总结了“春捂”在人群适应性、程度把控、位置选择以及遵循的“815”原则等方面的养生知识,帮助读者科学地理解和实践“春捂”,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4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