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在建设“森林粮库”过程中的探索与发展,包括炉霍县俄色茶产业和巴塘县核桃产业的发展历程,从种树修复生态到建立基地、园区,再到进行精深加工和农旅融合等多方面的情况。
二月下旬,川西高原的大部分区域依旧被皑皑白雪所覆盖。在甘孜州炉霍县,上万亩的俄色树坚毅地挺立着,仿佛在默默孕育着无限的生机。“等到春天发芽之后,就能够采摘树叶了,预计今年俄色茶产业的产值将会突破4000万元。”炉霍雪域俄色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雷敏满怀信心地说道。
近期,省林草局公示了2024年第一批“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园区以及高质量县的名单,甘孜州炉霍县的俄色茶现代产业基地和巴塘县的核桃现代产业基地成功入选。
甘孜州的森林面积多达8037.3万亩,在全省位居首位,其建设“森林粮库”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然而,这里也面临着生态脆弱、交通不便等实际的困难。近年来,甘孜州通过建设基地、设立园区、推动农旅融合等方式,不断地摸索着适合“森林粮库”建设的“高原模式”。
从“一棵树”发展成为一个基地,甘孜州在这个过程中兼顾了生态保护和经济价值。
2月23日,巴塘县苏哇龙乡王大龙村的村民扎西次仁正在核桃现代产业基地里为树木修剪枝条。在他的身后,上千亩的核桃树郁郁葱葱,形成了一片繁茂的树林。
“这里的核桃树最初是为了进行生态修复而种植的,但是由于品种杂乱、缺乏管理等原因,核桃林的生长状况并不理想。”巴塘县林业和草原局产业股股长尼玛介绍说。从2017年开始,为了让核桃林既能发挥生态效益又能产生经济效益,巴塘县在苏哇龙乡把引进的高产新品种“盐源早”嫁接到已经栽种的核桃树树根上。这样既保留了原有树根的“水土保持”功能,又提高了核桃的产量。
在2017年到2020年期间,巴塘县总共完成了3000多亩核桃树的“高接换种”。此外,巴塘县还在这3000多亩核桃林中修建了产业道路、灌溉渠等设施,并且对当地的村民进行了农技培训,一个示范基地就这样建成了。“核桃的产量比以前提高了一倍,收入增加了,大家都愿意种植核桃树了。”扎西次仁高兴地说。
和巴塘县的情况类似,炉霍县俄色茶现代产业基地的建设也是从“种树修复生态”开始的。
俄色树耐寒喜光,是甘孜州比较少见的“阳坡树种”。为了遏制水土流失,炉霍县早在10多年前就大量种植俄色树。
当地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树种的经济价值。“俄色树叶中包含大量的黄酮类、根皮苷等成分,对身体健康有益,以前本地人就会采摘来泡水喝。”甘孜州林科所高级工程师帅伟介绍说。要实现俄色产业化,第一步就是选育良种。“野生俄色树需要15年左右才能够采茶,周期太长。我们经过十几年的选育,选出了‘白哇多’和‘俄色茶7号’两个品种,将成熟周期缩短到8年左右,这样就兼顾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炉霍县“白哇多”和“俄色茶7号”两个良种的示范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万亩。
“生态优先”是甘孜州建设“森林粮库”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按照《建设“天府森林四库”甘孜行动方案》,甘孜州将依据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科学地实施国土绿化综合项目。在此基础上,选择光热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种苗培育+生态修复+旅游发展+中藏药种植”综合试点,打造林药、林菌、生态旅游、经济林培育等各具特色的“森林四库”基地。
从一个基地发展到一个园区,精深加工让土特产走出大山。
“今年我们将会上线新的智能化生产线,产能预计会翻倍。”雷敏介绍说。之前,由于原料供应不足,工厂一直无法扩大生产。随着俄色茶现代产业基地的建设,原料供应逐渐稳定,扩大生产也就被提上了日程。
“销售完全不成问题吗?”炉霍县位于甘孜州中北部,还没有通高速,记者不禁担心起销路问题。
“目前仍然是供不应求的。”雷敏分享了俄色走出大山的秘诀——关键就在于精深加工的“精”和“深”。
“精”体现在定位精准上。炉霍县俄色茶现代产业基地位于海拔3500米左右的高海拔地区,这里病虫害少,不需要施用化学农药,是天然的有机产品。针对这一特性,炉霍县积极推进有机和绿色产品认证,目前俄色系列产品已经通过了“有机野生采集认证”“有机加工认证”以及4个绿色产品认证。“‘绿色’‘有机’的认证,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弥补了运输成本,也让我们找到了‘大健康’的市场定位。”雷敏说。
在“深”字上,炉霍县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等合作开发了俄色茶、俄色酒、俄色果饮、中药饮片等系列产品。为了实现集约化管理经营,炉霍县成立了俄色茶现代林业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内已经有6条生产线,还有俄色叶中药饮片GMP生产车间、实验室及相关配套。
“对俄色的深度开发,丰富了我们的产品线。下一步,我们还将以茶旅融合为抓手,打造种植、采摘、生产、品鉴、观光为一体的示范区。”雷敏说。
不仅仅是炉霍县,目前,巴塘县、九龙县、雅江县等地也结合本地特色的“森林食物”,从建设基地、设立园区、推进精深加工、发展农旅融合等方面入手,培育“茶叶”“核桃”“菌类”“林下养殖”等多个产业。
《行动方案》提出,甘孜将试验引入先进的加工工艺和流程,建设现代化、标准化的林产品加工中心基地,深入推进森林粮食精深加工及品牌建设,延伸拓展产业链、产业集群,提升林产品的附加值。
此外,甘孜还将依托全州的自然公园、森林乡镇、森林人家、森林康养基地等生态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户外徒步、山地运动、观星露营、科考研学等“森林+”“草原+”新业态。(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蕖)
本文总结了甘孜州在“森林粮库”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成果。讲述了炉霍县俄色茶产业和巴塘县核桃产业从种树修复生态开始,逐步发展成产业基地,再到产业园区的过程,体现了在发展中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价值,通过精深加工和农旅融合等方式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展产业链,同时也积极探索新业态的发展模式。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4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