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光而行,共创零碳生活”全场景家庭绿电创新峰会上的相关内容。包括华宝新能董事长对房屋瓦片变成光伏发电装置减少碳排放的看法,华宝新能的技术图谱和能源生态布局愿景,还提到了1.5度的控温目标难以实现与家庭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系,以及家庭绿电涉及的成本、产业链等问题,最后阐述了华宝新能在全场景家庭绿电方面的成果和未来战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的记者王颖颖进行了相关报道。如果房屋的每一片瓦都化作光伏发电装置,那将会产生怎样的改变呢?在2月18日举行的“向光而行,共创零碳生活”全场景家庭绿电创新峰会上,华宝新能董事长孙中伟给出了答案:“能够助力整个地球的碳排放减少20%,甚至更多。”
在此次会议上,孙中伟首次系统性地披露了华宝新能“户外 - 户用 - 全场景”三级跃迁技术图谱,全面阐释了华宝新能最新的能源生态布局愿景。他表示:“华宝新能将用50年的时间,让绿色能源无处不在,从‘理想’迈向‘日常’。”
1.5度的控温目标意义重大。在2015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一次缔约方会议(COP21)上,各国达成了《巴黎协定》,设定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目标:将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幅度控制在远低于工业化前水平的2℃,并且努力把升温限制在1.5℃以内。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主任武雅斌介绍,2024年1 - 9月,全球平均地表气温相较于工业革命前的平均气温高出了1.54摄氏度。他说道:“1.5度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感觉不太明显,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极为惊人的变化。要是地球平均温度升高超过1.5度,就会引发一些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武雅斌还指出,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家庭能源消耗占全球碳排放的15% - 20%,加上间接排放,基本上能占到30%。如果无法推动家庭能源清洁化,1.5度的温控目标将难以达成。
在峰会的圆桌论坛环节,嘉宾们对“家庭绿电”的多种诠释,都指向同一个核心——这不仅仅是能源形式的迭代,更是一场从生产逻辑到生活方式的系统性变革。“重构发电、储能、用电逻辑,本质上是重塑人与能源的关系。”
而这必然要考虑成本问题。孙中伟抛出的数据显示:“当前华宝新能最前沿最高端的家庭绿电系统售价约30万美金。”这一数据揭示了行业规模化普及的关键瓶颈——技术突破与成本控制的博弈。
华宝新能的解决办法是回归“第一性原理”。一方面通过材料科学的突破与制造工艺的革新,不断压缩光伏组件成本;另一方面依靠中国锂电池产业链的集群优势,把国内储能系统成本降至海外市场的三分之一。
这一路径与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秘书长王向昱的观察相契合。王向昱表示:“绿色建筑4.0标准要求全生命周期减碳,但若产业链上游无法提供平价解决方案,政策只能是空中楼阁。”此外,他还提到,深圳已有开发商在新建住宅预装光伏接口,这也许意味着家庭绿电正从“后装市场”走向“建筑标配”。
除了政策的支持,在国际上,“内驱力”已经成为行业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孙中伟介绍,在德国,一个家庭主妇能够自行安装阳台光伏系统,把多余的电卖给电网赚取收益——这种“用电自由”正在激发市场爆发。相比之下,中国市场具有居住密度高、产权复杂的特殊性,但户外露营、庭院经济等新场景正在创造增量空间。
潮电智库鲁修稳用一组数据证明了这一趋势:2024年,欧盟太阳能发电量首次超过煤炭,其中户用光伏占比达37%。“当绿电成本低于市电,当屋顶电站的投资回报期缩短至5年,市场就会自我造血。”
在绿电领域,技术创新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重新构建能源生产模式,更在于催生了“产销者”这一新概念——借助智能电表与物联网技术,家庭既是能源的消费者也是分布式能源的供应者。这是一场由技术剧变引发的“产销者革命”,正在构建能源未来的新趋势和新图景。
所以,华宝新能将2030年定为“平价临界点”——把系统价格拉至4.5万美元,让家庭绿电从“环保主义者的选择”转变为“精打细算者的刚需”。
如今,华宝新能全场景家庭绿电在产品形态、市场、品牌、专利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未来,在“让绿色能源无处不在”的使命引领下,华宝新能将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全场景家庭绿电战略,在技术、成本与人性的交织中,探寻零碳生活的最大公约数。
文章围绕全场景家庭绿电创新峰会展开,阐述了华宝新能在家庭绿电方面的相关情况。从地球减排目标引出,提到1.5度温控目标与家庭能源碳排放关系,探讨家庭绿电面临的成本、市场动力等问题,介绍华宝新能的应对策略,包括技术创新、成本控制等,还提及家庭绿电从“环保选择”到“刚需”的转变以及华宝新能在这一领域的成果和未来战略。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4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