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金合信基金首席观点:投资策略中的趋势、结构与节奏

本文围绕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的观点展开,探讨了科技成长与债券市场相关的诸多投资问题,包括投资者的分歧转移、债券调整的性质、存量资本的扩张以及科技成长面临的考验等内容。

上周首席视点探讨了科技成长的分歧与共识,得出政策支持科技成长、其业绩对估值的支撑有待考验、投资者未达成共识但也未绝望的结论。投资策略包含趋势、结构和节奏,趋势由主导产业决定且需长时间验证,主导产业不明确时许多投资者离场,这表明很多投资者更关注结构和节奏的变化。从大类资产走势来看,上周中国权益市场表现良好,科技成长尤其突出,科创50、北证50、恒生科技走势领先。而债券市场已调整一段时间,此次调整与以往不同,之前是越跌越买,如今虽然债券投资者强调债券与科技成长股市场相关性小,但很多债券投资者开始关注成长股趋势。两周前的首席视点提到过去主导产业变换中资本无序扩张受遏制、金融风险弱化但缺乏投资目标,春节期间一些事件为资本有序扩张提供了路径。然而市场常将长期问题短期化,这增加了策略判断的复杂性,债券估值提升与这种简单思维有关,投资是对未来的判断,过去规律仅作参考。债券调整是结束还是刚开始?这一重大分歧源于对流动性因子的不同看法和对经济修复程度的不同判断。单纯科技成长的财富效应不足以改变投资者配置思路,因为其财富效应规模不够。从流动性看,美联储上半年降息概率小,人民币降息动力也没之前强,在防范资金空转背景下,扩张信用更紧迫。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低点上行,人民币贬值问题收敛,利率和汇率态势得到遏制。从这个视角判断,债券调整可能未结束,但缺乏实际数据验证,且科技未改变经济总量修复难度。此外,还有诸多因素决定债券的基础配置价值仍存在,所以债券是战术性调整而非战略性撤退,策略是以时间换空间。存量资本在有序扩张,有了新质生产力样本后,资本无序扩张变得有序。其突出特征有央企国有资本与民企龙头合作,如国资委部署央企“AI +”专项行动;软科技公司融合新技术形成硬科技;在资本与劳动博弈中,平衡二者关系的资本开拓新阵地。随着科技成长财富效应出现,投资者不必慌张。去粗取精是成长必经之路,政策也会呵护真正的成长。上市公司业绩公布和开年数据展示会考验科技股定价,经受过考验的公司将成为价值投资蓝海,经受不了的可能剧烈调整。市场考验因素包括长期的业绩和短期的技术独立性、企业家创新精神、公司治理结构、主营业务护城河等,现金流充足的公司更具优势,这也印证了技术、资本与制度融合对科技成长定价有决定性作用。

本文总结了科技成长和债券市场相关的投资观点。阐述了投资者在两者间的分歧转移,强调债券处于战术性调整而非战略性撤退,分析了存量资本的有序扩张特点,还指出科技成长面临考验的多方面因素,为投资者提供了多维度的投资市场参考。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4598.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2月25日 22:46
下一篇 2025年2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