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教授群内言论引发争议,师生关系何去何从?,湖南师大教授与学生事件:背后的师生关系思考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彭泽润在学生私下询问作业问题时,将聊天记录发到近500人的课程群并指责学生“娇生惯养”这一事件。这一原本平常的课业咨询演变成公共事件,文章对事件中师生双方可能存在的失当之处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事件背后关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警示意义。

潮新闻客户端有特约评论员胡欣红对此事发表看法。近日,湖南师范大学发生了一件引发舆论争议的事情。该校文学院教授彭泽润,在学生私下询问作业相关的问题时,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从网传的截图可以看到事情的经过。一名学生向彭泽润询问:“老师您好,请问可以发一下这个图片上说的规范模板吗?新进群看不见。”而彭泽润回复说:“你不问同学,怎么问我呢?”随后,他把和该学生的聊天记录直接转发到了有近500人的课程群里,并且在群内说:“有问题是指学习中的问题,别人解答不了的,要老师解答的这些事务性的事情,你不问同学,你在家里是依赖妈妈依赖惯了吧?”

从这件事情的过程来看,双方可能都存在着一些不妥之处。彭泽润是学校文学院语用所所长,同时还担任众多重要的学术职位,像语言学、书法学学科带头人,汉语专业博导,书法、语言、汉语、汉教专业硕导,以及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语言理论分会理事长等。作为一位专家学者,他的时间固然宝贵,但是当学生询问事务性的事情时,还是应该多一些包容心和耐心。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为北大新生看行李那样,这一行为成为教育界的佳话,与彭泽润教授的做法相比,两者在教育者境界上有着明显的高下之分。

我们了解到,提问的这个同学是刚从外院转专业到文学院的,刚进群看不到之前的聊天记录,所以才选择私聊教授询问规范模板。一个新转专业过来的同学,与其他学生不太熟悉是很正常的,这种情况下私下询问老师是情有可原的,而老师却在群里对学生冷嘲热讽,这样的态度确实不符合师者风范。就算私下问这种所谓的“低级问题”打扰到了老师,也不至于上升到“依赖妈妈”这样严重的程度。要是这种情况都算“娇生惯养”,那季羡林先生帮忙看行李又该怎么算呢?

彭教授也许出发点是好的,他把学生的昵称打了马赛克,可能是想借这件事指出问题,从而激励学生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他这种公然指责的做法有些小题大作了,会让人感觉他高高在上。这种类似于“公开处刑”的沟通方式,不但违背了教育伦理中的保密原则,还让师生处于一种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之中。在那些被公开的聊天记录里,体现出来的不是某个学生的“娇气”,反而是教育者自身情绪管理能力的不足。

当然,老师的做法虽然不妥,但是发动舆论去讨伐老师也不是一个明智之举。毕竟人无完人,老师的言行虽然有不当之处,但也并非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如果难以私下沟通解决的话,完全可以通过正当的途径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根据目前已知的信息,还不清楚是谁把这件事发布到网上的。如果是被指责“娇生惯养”的学生本人,那这种做法有点“睚眦必报”了;要是另有其人,那更不应该“煽风点火”。这本来是一件小事,就事论事就好,一旦发布到网上,就很容易被放大、发酵,甚至失去控制。如果老师们总是这样动辄得咎,甚至面临被抛到舆论风口浪尖接受“审判”的危险,那以后老师们还敢管学生吗?

湖南师范大学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相关部门正在核实,如果情况属实,学校会给予相应的处理。这件事情的是非对错并不难判断,舆论风波也迟早会平息,不过“小事不小”,这件事对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警示意义。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彭泽润与学生之间因作业咨询引发的事件,反映出师生双方存在的问题。教授应多些包容耐心,学生不应过度利用舆论。此事虽小,却对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有警示意义,学校应根据核实情况妥善处理,以引导健康的师生相处模式。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4405.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2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