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带您走进河北省东汪镇的蜡烛产业,讲述其从艰难起步,到遭遇危机,再到成功转型,如今在全球市场大放异彩的历程,展现这个小小蜡烛背后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
新华社石家庄12月11日消息(记者岳文婷)当“祝你生日快乐”的旋律奏响,蛋糕上那一圈小蜡烛被点燃之际;当忙碌一天后,在烛光闪烁中享受远离喧嚣的“烛光晚餐”之时,你或许未曾想到,这些传递祝福、温馨与浪漫的小蜡烛,竟产自我国河北省中南部的宁晋县东汪镇。
东汪镇的蜡烛产业有着50多年的发展历史,如今它已然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蜡烛生产基地。这里每年能够生产出10多亿支蜡烛以及6亿套生日用品,产值高达12亿元,在全国市场中所占份额达到70%,产品还出口至欧美、日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百花烛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仔细检查蜡烛的上色情况。(新华社记者王晓摄)
提到东汪蜡烛,就不得不说起这个镇的铺头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铺头村村民生活困苦,不少村民只能外出讨饭。当时村干部得知县城有几台蜡烛机,于是便萌生了加工蜡烛的想法,随后东拼西凑借了钱将蜡烛机买回来。
“有了机器,却没有原料。那时候石蜡非常稀缺,村干部就带着我们四处寻找原料。蜡烛生产出来后,我们又到处去售卖,有时候一走就是好几百里路。”曾经的小伙子蒋明义,如今已是77岁高龄的老人。回忆起创业时的情景,他仍记忆犹新。
随着蜡烛的生产和销售逐步走上正轨,铺头村的村民们日子渐渐好过起来,成为周边几十里有名的富裕村。这个几百人的村庄就有十几个“万元户”,大部分家庭都购置了摩托车和大彩电,村里也早早铺上了水泥路。
在宁晋县百花烛业有限公司的印刷车间内,打印机正在给蜡烛打印上色。(新华社记者王晓摄)
改革开放之后,铺头村的蜡烛生产进入了“快车道”。从铺头村到东汪镇,一批蜡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蜡烛机的数量也从最初的几台迅速增长到几百台。蜡烛产量大幅提高,销售网络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然而,正当东汪镇全力扩大蜡烛生产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危机降临了:随着“村村通电”工程的推进,农村家庭都用上了电灯泡,蜡烛的销量急剧下降,东汪镇的蜡烛产业一下子进入了寒冬期。
就在众人不知所措的时候,东汪镇的人们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过生日的人越来越多,生日蜡烛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于是东汪镇果断购入生日蜡烛生产线,并拓展出了生日帽等相关配套业务,迅速实现了从传统照明蜡烛到生日蜡烛的产业转型。
尝到转型甜头的东汪镇人不断开拓新的领域。进入21世纪,他们又研发出了开花式音乐蜡烛,并且创立了音乐蜡烛行业标准,将原本只解决照明需求的单一蜡烛生产,拓展到满足情感需求的生日蜡烛和生日用品市场,生产设备也从半自动化迈向全面智能化。
如今,东汪镇的蜡烛产业已经遍布周边县乡。在宁晋县百花烛业有限公司的展示厅里,从休憩的黑天鹅、褶皱的气球,到小马宝莉、汪汪队长等,上千种蜡烛造型逼真。这些造型新奇独特、呆萌可爱的蜡烛,由于添加了生态环保配方,具备无黑烟、不流泪、无灰尘、耐燃烧、不变软、不弯曲等特性。
在东汪镇蜡烛企业展厅内,工作人员正在向顾客介绍蜡烛产品。(新华社记者王晓摄)
在百花烛业的倒模车间,还保留着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流程:熔化石蜡、浇筑蜡水、等待冷凝、剔除多余蜡块……但与传统工艺不同的是,工人们会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为每个蜡胚进行打印、上色等“化妆”操作。
据企业负责人介绍,百花烛业目前已有1万余款单品、百余项专利。近年来,来自英国、德国、法国的订单源源不断,很多生日蜡烛一经上市就被蛋糕店抢购一空。
在东汪镇,工人们正在装车准备发货。(新华社记者王晓摄)
目前,东汪镇的蜡烛产业直接和间接带动了2万人就业,覆盖周边12个乡镇。其中,铺头村常住居民有2000人,一半以上从事与蜡烛生产相关的工作,月收入普遍在6000多元,而且工作与照顾家庭两不误。
从照明用品转变为祝福礼品,从简单的棒状块状演变成千姿百态,小小蜡烛实现华丽变身,价值大幅提升。提升的是市场需求的引导力和竞争力,也是老百姓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随着蜡烛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转型升级,当地的蜡烛行业协会也应运而生。蜡烛协会以产业园为中心,改变销售模式,通过构建专业统一的电商平台,助力当地蜡烛企业拓宽销售渠道。
从传统照明到浪漫生日,从单一蜡烛生产到泛烘焙多元化产业,从传统手工艺到个性化定制……照明已不再是蜡烛的主要功能,摇曳的烛光更多地成为承载祝福、浪漫和温馨的象征。
东汪镇的烛光,闪烁在世界各地的生日宴会上、烛光晚宴中,将祝福与浪漫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本文总结了河北省东汪镇蜡烛产业的发展历程,从艰难起步,面临危机,到成功转型,不断开拓新领域,实现产业的升级与多元化。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东汪镇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反映了市场需求变化下产业转型的重要性,同时还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让小小蜡烛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3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