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论述了粮食安全主动权的重要性。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粮食相关方面作出部署的背景下,探讨我国粮食产量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从耕地保护、农技装备支撑、政策体系等方面阐述如何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
新华社于2月23日发布消息,北京方面有新动态。主题为:坚决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这是由新华社记者古一平报道的。
世间万事,吃饭这件事是重中之重。23日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等方面做出了诸多重要的安排。这无疑再次强调了一点,那就是必须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让饭碗永远稳稳地端在自己的手中。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在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跨越到1.4万亿斤这样一个新的高度。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粮食供需长期处于紧张平衡的状态这一格局并没有改变。由于气候、水资源、外部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挑战和风险依旧存在。而且,粮食产量要想提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要下降却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即便有连续的丰收,也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耕地对于粮食生产来说就如同命根子一般,所以必须要实行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诸如“严格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完善补充耕地质量评价和验收标准”“持续整治‘大棚房’、侵占耕地‘挖湖造景’、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等措施。此次中央一号文件的目标非常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强化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的具有针对性的安排,各地都应该踏踏实实地去落实,不断地把耕地转变为良田,从良田当中获取更多的产量。
在稳定耕地面积的同时,必须要加强农业技术和装备方面的支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推动粮食大面积单产的提升。在2024年,我国粮食亩产提高了5.1公斤,其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了八成。那么亩产提高依靠的是什么呢?具体而言,就是要让良种、良机、良法共同发挥作用。按照中央的要求以及文件的部署,加快良种的培育和推广应用,推进农机装备的智能化应用,增加研发投入,鼓励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培养农业专业人才,给提高单产加上科技的助力,从而让高标准农田转化为高产量农田。
要保障粮食安全,还应该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的支持政策体系。各方都要积极参与进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进一步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补贴的精准性和指向性,完善在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让主产区在抓粮这件事上能够得到实惠而不是吃亏,更好地构建起大家一起端饭碗、共同扛责任的粮食安全格局。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家的大事,只有牢牢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才能够掌握强国复兴的主动权,才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本文总结了我国粮食产量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强调了粮食安全主动权的重要性,并从耕地保护、农技装备、政策体系等方面阐述了保障粮食安全的举措,表明只有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为国家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3490.html